油價暴跌。周二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主力原油合約跌了1.69美元,收于每桶74.09美元,跌幅為2.2%,創4年來新低,是2010年9月以來的最低價。我國成品油亦料將在本周末迎來九連跌。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今天將召開會議決定是否減產,但市場預計不會減產或者幅度不大。南都記者采訪獲悉,整體而言,油價下跌有利于我國經濟。“現在的低油價能維持四五個月,我國就能省200多億元。”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今天會議見分曉
原油市場在周二暴跌。周二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主力原油合約跌了1.69美元,收于每桶74.09美元,跌幅為2.2%,創4年來的新低,是2010年9月以來的最低價。布倫特原油周二跌幅為1.7%,收于每桶78.33美元。
全球經濟疲軟導致需求不足,是此輪油價下跌主因。“全球經濟放緩已有時日,對原油的供需影響逐步積累已久。國際油價主要是靠進口支撐,但石油進口大國中國的經濟放緩,歐美也遲遲沒有復蘇,而且美國還有頁巖氣替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分析,“此外,石油的投機成分很大,資金一旦看到基本面不行,馬上轉手做空,導致暴跌。”至于美國退出Q E,林伯強認為與油價如此深的跌幅關系不大。
“唯一能止跌的方法是減產,但很難做到。”林伯強分析,產油國在油價高時缺錢,油價低時更缺錢,而油價的走勢取決于能否減產以及減產力度。
回顧過往,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際油價也一度暴跌,低至40美元每桶以下。后來產油國達成協議限產成功,一年多的時間回漲到80美元每桶,之后更達100多美元每桶。“但那時有中國的旺盛需求支撐。”
而今天,石油輸出國組織O PE C將會在維也納召開會議決定是否減產。而就在本周二,O PEC成員國沙特與委內瑞拉,以及產油大國俄羅斯與墨西哥,四國未能在因應石油供應過剩的臨時會談中達成協議,無功而返。俄羅斯已明確表示不會減產,甚至稱周四的O PE C也不大可能影響油價。目前從市場情緒來看,不少交易員都預測O PE C會選擇按兵不動,或者只是小幅減產。
“如果這次談崩了,油價立馬又大跌。”林伯強說,只有談成功且減產有力,油價才會企穩。
國內油價將九連跌
因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成品油將迎來九連跌。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認為,預計成品油本周五出臺調價,幅度在150到200元每噸之間。此前,從9月22日開始,國內油價已經八連跌。從總跌幅來看,汽油跌了1515元每噸,92號汽油跌了1 .21元每升,0號柴油跌了1 .25元每升。姚達明表示,目前國內汽油供應充裕,但柴油由于油品升級,北方受冬季影響不再生產零號柴油,因此柴油在長江以南有點吃緊。
“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下滑,十連跌都有可能。”姚達明說。卓創油品分析師胡慧春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油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很大。她分析,今日減產會議后,即使減產,幅度也不會很大,甚至不會減產。
油價下跌整體利好中國經濟,雖然導致石油產業鏈上游產品下跌,但“石油下跌會帶動大宗商品下跌,將降低我國各行業的生產成本,對經濟及通脹都好。”林伯強說,“現在的低油價能維持四五個月,我國就能省200多億元。”此外,他認為對我國企業走出境外也有利。
胡慧春也認為,油價下跌可能影響部分煉廠利潤,但各行各業的運輸成本、制造業及工業等采購成本都下滑,對經濟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