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嚴厲打擊流通環節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加強流通環節食品添加劑監管,維護食品市場消費安全,省工商局決定,建立100萬元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專項基金,重獎舉報人。同時,建立食品添加劑經營者實名銷售制度,對于購買數量巨大、說不清用途的堅決不予銷售。
追問
食品安全問題為啥頻發?
今年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繼瘦肉精后,又有染色饅頭、過期面包回爐再造、毒豆芽、毒花椒等,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食品安全問題為何頻繁發生?省工商局局長李仲為認為,我國的溫飽問題是從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而逐步解決的,解決數量上的威脅和解決質量上的問題并不同步。當前,食品行業在原料供給、生產環境、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及配送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法律、法規、監管措施和手段還不是十分配套完善,對違法犯罪分子處罰也不夠強硬。據介紹,現有的食品經營主體80%以上屬于個體經營,多、小、散、亂是其突出特點,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用工業原料甚至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包裝食品,銷售“三無”、過期食品等現象相當突出,食品經營規范化、市場管理標準化程度不高成為食品問題多發的重要原因。
監管
添加劑來源不明不得購入
從即日起,全省工商系統將監督食品添加劑經營者把好進貨質量關,食品添加劑經營者要向供貨者索要其合法證照,按批次索要添加劑檢驗合格證明文件并留存保管,將標簽標識作為食品添加劑進貨查驗的主要內容,不得購入標識不規范、來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劑。對經過抽樣檢驗確認的不合格食品添加劑和市場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過期及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將及時退市。按照規定,食品添加劑的包裝上必須具有標簽,標簽上應當載明“食品添加劑”字樣。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應當清楚、明顯,容易辨識,必須如實載明相關內容。
添加劑實行實名銷售制度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有212家食品添加劑經營戶。今后,所有食品添加劑經營者必須建立實名銷售制度。各級工商機關將監督和督促食品添加劑經營者對購買者的身份信息、工作單位、聯系方式、購買數量和用途等相關信息進行嚴格登記,對于購買數量巨大、說不清用途的堅決不予銷售。另外,對于記錄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或者未索證索票、票證不完備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提供虛假票證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吊銷其營業執照;對故意銷售國家公布的違禁添加劑構成犯罪的,將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違法經營者列入“黑名單”
今年起,全省將以查處經銷假冒偽劣食品、食品非法添加、無證無照經營、不履行食品經營“兩項制度”等行為為重點,從重、從快、從嚴查處違法行為。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和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黑作坊”、“黑窩點”的打擊取締力度,同時對給違法生產經營食品的“黑窩點”、“黑作坊”提供場地的,也將從嚴從重處罰。另外,全省將建立食品違法經營“黑名單”制度,對查實的食品違法經營者,將依法向社會公布并列入“黑名單”,對吊銷證照的食品經營者,不再核準從事食品生產和經營活動。
獎勵
100萬元基金重獎舉報人
為了充分發動全社會力量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省工商局建立了100萬元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專用基金,對舉報的違法行為一經查實,將根據案值給予舉報人500元至1000元的獎勵,并對舉報人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劉忠琪表示,廣大群眾一旦發現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可通過12315進行舉報。工商執法部門將借助社團機構和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對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同時,將向食品添加劑經營者印發衛生部公布的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違禁添加劑目錄,增強食品添加劑經營者的自律意識。
處罰
造成安全事故先免職后調查
“個別單位對省工商局配發的快速檢測箱不按規定進行食品檢測,快速檢測儀器在有些地方成了擺設,派發的食品快速檢測車也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省工商局將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今后,對不及時、不徹底糾正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對負有責任的工商所長和主管局長先免職后調查;對雖然沒有出現食品安全事故,但查實為不履職、不盡責、不作為的單位也要從嚴處理。同時,省工商局將建立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考核制度,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
責任人承擔法律責任
全省各級工商部門將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是防止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第一責任人;負責采購的人員是直接責任人。對第一責任人所在單位發生違法添加行為、直接責任人發現單位購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時向工商部門報告的,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同時,要求大型食品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確保各項食品安全措施落實到位。
回顧
4個月開展20項檢查
今年年初,陜西省工商局制定了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整頓方案,1至4月份先后開展了“問題葡萄酒”、“地溝油”、“肉香王”、“滅活罌粟籽”、“瘦肉精”、“問題乳粉清”、“染色饅頭”、“問題香油”等20多項食品安全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