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今天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工商部門將強化企業信用監管,對違規企業建立經營異常名錄。濟南市工商局注冊局局長王圣水表示,企業一旦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將在市場中“處處受限”。
王圣水介紹,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改革,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冊資本、股東首次出資比例、貨幣出資比例和出資期限的限制,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時無需提交驗資報告。這一改革措施,激發了投資熱情,今年3、4、5、6四個月,濟南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97萬戶。
同時,在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的同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也摒除了經營場所這一投資創業的制約因素。規定工商登記機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要求申請人提供房屋所有權證、合法建設手續、鄉鎮政府或者村(居)委會出具的證明、房屋租賃協議(合同)等一種或多種證明材料作為住所合法使用證明,極大放寬了住所登記條件。
針對注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將滋生大批“皮包公司”和“僵尸公司”的擔心,王圣水表示,從今年起,企業應當按照規定期限公示其年度報告,企業的經營情況將對全社會公開,隨著企業信用信息公示體系的建立完善和公眾自身識別能力的提升,“皮包公司”滋生的土壤將無限縮小,公眾不必過于擔心“皮包公司”的出現及其可能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
同時,王圣水透露,近期工商部門將發布《企業信息公示條例》,建立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工商機關將3種情形的企業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一是每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未向工商機關報送年度報告,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的;今年的情況特殊,到目前,上級還沒有通知何時進行,我們收到通知后,會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和工商局網站告知企業;二是當公司股東出資發生變化、行政許可取得或者出現變動,辦理了知識產權出質登記,受到行政處罰等信息,在20個工作日內未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的;三是通過企業年度報告中載明的聯系方式無法取得聯系的。”
據悉,今年3月份,國家工商總局在互聯網開通了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系統查詢全國各地企業的情況,企業一旦打上經營異常的標志,其在市場的信譽和生產經營將受到很大影響。企業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的行為自載入之日起3年內整改的,可申請恢復正常記載狀態。“沒有整改的,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將受到一定的限制。”王圣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