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奶粉銷售量下降 限奶令或于10月撤銷
5年來,中國乳業一直在自救,而且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不過,要建成一個完全健康的產業體系依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政策監管、奶源建設、誠信體系都有待繼續完善。
“這么大的事情才過去5年,不能把它丟在一邊遺忘掉。”這是乳業資深人士的感受,此時重提舊事,我們不只希望不要遺忘,更希望中國乳業能夠時刻自我警醒,守住底線,才能基業長青。
吸收三鹿破產后遺留的50億元資產,并借機實現大跨越,是三元股份(600429.SH)當年的雄心壯志,不過,從目前來看,三元顯然未能如愿抓住2008年那次可能改變命運的戰略機遇,反而因整合不力備受拖累。
有三鹿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三元收購的三鹿集團7~8家核心工廠,產能利用率不足五成,多家工廠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僅有三廠、六廠等工廠還在正常運轉。
錯失的“良機”
在石家莊市和平西路河北三元總部灰色的大樓前,已經全然沒有了三鹿的痕跡。2008年之前,這里曾是三鹿一廠,現在一半被三元作為自用辦公樓,另一半同樣屬于三元資產的樓層已被三元租出去,以增加收益。
從某個側面來說,這恰如三元整合三鹿的結果,由于銷售市場不得力,無法開足全部產能,不得不依靠租廠房、租庫房等方式來增加營業外收入,以此來填補整合三鹿50億元產能所付出的折舊費、維修費用、管理費用、人員成本等各項費用。
事實上,從2008年到2013年,歷經5年后,三元所收購的三鹿工廠始終沒有發揮應有的功效,三元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三元第一季度虧損1254.16萬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492萬元。這意味著三元股份在經歷了持續大幅虧損之后,目前仍沒有扭轉業績虧損的局面,而對三鹿的整合成為拖累其業績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8年是三元股份最為風光的一年,當時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導致乳業企業幾乎全面虧損,唯獨三元獨善其身,實現凈利潤4076萬元。
在成功收購三鹿之后,三元股份總經理鈕立平曾信心滿滿地表示:“收購三鹿是良好的契機,但更是嚴峻的挑戰。三元在歷史上錯過了包括高端奶及早餐奶向全國市場滲透等幾次可以改變命運的戰略機遇,基于此,三鹿將近50億元的產能歸于三元旗下,如何進行新的布局和調整,將是對我們最大的考驗。”
“實際上,當時三元剛接手時,大家干勁很足,都想打個翻身仗,三元接手了三鹿原有的7-8家核心工廠,這些都是三鹿的優質資產,加上三鹿現成的渠道,這些優勢三元都占全了。但至今三元并未能實現之前的預期。三元收購三鹿后,一直到2年多后的2011年才進行了一次大的梳理,發布新的品牌LOGO、品牌主張與品牌理念等。整合進程太慢了,由于三元本身的國企體制,決策制定過程非常漫長,需要層層審批等,雖然有多個事業部,但決策權仍非常集中,事業部獨立運作的空間并不大。這樣每一個板塊對經營規劃的反應速度和能力相對較弱,很多事情還是要回到總部來探討和決策。”原三鹿一名員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