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節能理念大行其道,市場上不少商品但凡同節能搭邊的都能引來不少擁躉。為進一步引導市場各方對節能家電的重視,去年10月1日起,我國平板電視、變頻空調、洗衣機、吸油煙機、熱泵(即空氣能)熱水器等5類家電產品的新能效標準正式實施,取代了自2004年開始施行的能效標準。不過,日前記者在走訪中 發現,已經施行近一年的新能效標準似乎沒有當初設想的那般美好。
能效標識不可信?
“一個月200多元的電費?!有沒有搞錯。”當趙女士看到上個月的電費單時不禁有些傻眼了,然后大聲質問起她的老公黃先生。
看著手中的電費單,黃先生也有些莫名其妙。黃先生的婚房是去年才裝修完畢的,在客廳、臥室中分別裝了一臺3p、1.5p空調。由于他們小兩口平常都在外面 做生意,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八九點出門,晚上八九點回家,回家后才會用到空調,至于其他家用電器,觀賞的功用要遠遠大于實際功能。因此,一個月兩臺空調要 200元的電費,這讓黃先生夫婦非常不解。黃先生告訴記者,按照賣場導購員的說法,這兩臺空調都是2級能效,而且空調上方也都貼有2級能效的標簽。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同黃先生夫婦一樣,對貼有節能標簽的多數家電產品持懷疑態度的市民朋友并不少。方先生今年中秋節期間,在市區綜合大市場的一家家電賣場 購買了一臺洗衣機和一臺空調。他記得,當時洗衣機樣機上的標簽明明是1級能效,可前幾天運到家里時,卻發現包裝上貼著的是2級能效的標簽。對方先生的疑 問,商家給出的解釋是:由于那臺洗衣機原來的包裝箱損壞,擔心方先生會介意,他們特意用別的機子的包裝箱來替代,機子的節能性能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看著 那幾乎完好的箱子及放在里面的說明書,方先生堅持認為,商家這樣做是使用障眼法誤導消費者。
但機子已經買來了,方先生也不愿多加追究,只好湊合著使用了,反正洗衣機功效即使未能達到1級,也損耗不了多少電。他認為,連地溝油都能裝進正規廠商生產出的油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市場上,更何況是在家電產品上貼上一張沒有技術含量的能效標簽呢。
節能家電不劃算?
記者發現,還有一部分消費者,即使不懷疑家電產品的節能標簽,對產品的性價比還是連連搖頭。
同樣在綜合大市場,記者碰到了正在為新房選購空調的李小姐,她以剛看過的某國產品牌空調為例算了一筆賬,同樣是3p的兩款空調,一款能效3級,每小時耗電 1.3度左右,售價9000多元左右,享受折扣后8000多元,另一款是變頻節能空調能效1級,每小時耗電1度左右,售價要13000多元。按每天開啟時 間10個小時計算,一個夏天(按90天計算)下來,該品牌能效1級比能效3級節省電量270度,按照電價每度0.5元計算,節省約135元,按照最高的使 用年限15年計算,也才節省約2000元,而二者的售價卻足足相差5000多元,怎么都不劃算。
當記者提及市場上幾乎所有的賣場都聲稱,目前所出售的家電產品中節能家電占了八九成,不少人都很青睞時,李小姐想都不想就說道:“那是賣場中多數樣機都聲 稱是節能產品,我們沒有其他選擇,不想買就沒得買了。”隨后,李小姐又補充道,多數節能產品的售價要比非節能的高,能效等級高的又要比等級低的售價高,因 此銷售人員自然也愿意推薦這類售價高的產品,不明所以的消費者懵懵懂懂就交錢了。
期待定期公布檢測數據
針對以上消費者的抱怨,記者咨詢了一位市區某家電賣場的管理人員。這位管理人員表示,盡管市場上存在不同的聲音,但在大勢所趨的背景下,節能家電、低碳家電已經成為目前消費市場的主流。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我國《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規定,能效標識制度采取的是生產者或進口商自我聲明、備案,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的運行模式。“部 分不負責任的廠家在這種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運作方式下,做出虛標標簽,以次充好的動作是難免的。”這位管理人員說道,最理想的措施是,國家某權威機構 出面,定期公布檢測數據結果,方便消費者查詢,一旦發現廠家作假,就進行嚴懲并廣而告之,這樣才能讓不負責任的廠商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