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5年的5200萬、9.36億、33.6億、191億、362億,雙11購物狂歡節在第6年的總交易額最終鎖定在571.12億元。今天凌晨0點,中國互聯網世界被天貓“刷屏”的盛況卻仍未結束。
昨晚的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內,連片的辦公樓像平時一樣燈火通明,不同的是,投射在樓宇間的彩色燈光增添了節日氣氛。成千上萬名阿里員工穿著印有黑貓的定制版紅色體恤衫,忙碌在園區各處。“像過年一樣”,尤其是在最終數字出來的那一刻。
連阿里巴巴集團CEO、自稱平時每天收5個快遞包裹的陸兆禧也沒能猜中這個數字的范圍。“看來我和別人打賭要輸了。”昨晚他對記者說,之前猜得保守了,“這說明還跟不上互聯網的思維”。
與此同時,“網購神話”更是在其6歲生日之際被賦予了更多的宏觀意義。一名官方學者昨日告訴本報,今年較往年不同,國家政策的推動和各大電商的轉型需求將這場網絡購物盛宴放大,不僅是全民購物狂歡節,更上升為中國經濟戰略轉型的試驗場。
阿里總部現場直擊
11日19時半,被員工們喚作“韭菜”(Joe蔡)的阿里巴巴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出現在數據直播大廳。他道出了此前鮮為人知的認識馬云的花絮,讓趨于平淡的現場氣氛再次活躍。
“馬云當時高興得差點跳到西湖里去。”蔡崇信說,當年他還在香港工作,阿里巴巴還沒有正式成立,一位想把自己的IT公司賣給馬云的臺灣朋友建議蔡崇信見見馬云,蔡崇信來了杭州,被湖畔花園公寓里那十幾名創業者的熱情和馬云的領導魅力所感染,在第二次到杭州、與馬云泛舟西湖時,他主動提出了加入馬云團隊的想法。這才有了“馬云背后的那個男人”這一網絡戲稱。
蔡崇信說,阿里未來要進一步提高滲透率,中國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今天城鎮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使用電商,但在農村,這個數字只有9%。將農業電商定位上市后另一大戰略發力點的阿里巴巴,有一個宏大的目標:讓農民重新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的方式,讓農產品進城、生活品下鄉變得容易。
這背后則是對物流能力的考驗。陸兆禧表示,為保證昨日零點交易開啟后的前5分鐘平穩過渡,阿里準備了半年。
物流正是準備中的重頭戲。面對一名記者關于“每年物流都是阿里巴巴擔心的問題”的說法,陸兆禧回應稱,成立1年時間的菜鳥網絡發展超過預期,去年雙11就沒有再聽到快遞大面積爆倉的問題,這背后是菜鳥的大數據對快遞的實時調整和調度,但菜鳥離“24小時之內送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目標還有很遠。
馬云在公司內部多次說,菜鳥定,天下定。
昨日22:35左右,身著綠毛衣、黑西褲的馬云來到直播大廳。他轉身看了一眼大屏幕上的數字后對現場記者說,自己對這個數字并沒有過高期待,因為之后的物流才是他很關心的問題,“最困難的將是未來這幾天”。
馬云說,今年的雙11是在為未來3~5年的國際化做準備,雙11已經過了6年,而這個國際化準備還需要4年時間,全球化的目的是有一天讓全世界的中小企業都能在網上做生意。
“我現在很緊張。”馬云在現場說,以前外界一些人說阿里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他心里清楚,阿里沒有那么糟糕,但今天大家對阿里的期望很高,事實上阿里還沒有那么好。現在要做的是認真做好手頭的工作,“今天越踏實,未來走得越遙遠”。
政府“護航”電商
還記得2013年雙11前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曾贊許馬云:“你們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
自2009年以來,雙11網絡購物節持續升溫,在今年更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宏觀色彩。
開篇所述官方學者昨日告訴本報,高層關心、部委“護航”,是今年網絡購物節最大的特點之一。
今年11月3日,電商企業再次應邀參加總理經濟形勢座談會,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微博) 列席其中,并介紹了發展情況。
前述學者表示,擴大消費是中國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而隨著網絡的發展,消費出現了新的方式和增長點,借助電商購物節打造完善的購物網絡,長遠來看是一座極大的富礦。“雙11有可能引發難以估量的鯰魚效應。”他表示。
在雙11前夕,高層和政府確實對這一曾經“非主流”的節日表現出了關注。10月2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他指出,要瞄準群眾多樣化需求,改革創新,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而在會議要求重點推進的六大領域消費中,首要提出“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李克強說,網絡購物對于快遞等上下游行業都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有關部門要考慮,怎么通過信息基礎支撐、物流便利化等方面創造條件,推動網絡購物的發展。
此后的11月4日,國家網信辦首次邀請工信部、商務部等部委以及14家電商企業,召開促進電子商務創新和健康發展座談會。這次被稱為“促銷史上規格最高”的會議可謂專門為雙11而設,會議請電商企業介紹了雙11籌備情況,還特別請各部委與企業直接溝通,并為企業解決困難。
從各個渠道公布的信息來看,工商、質檢、商務、銀行、郵政等部門都在為電子商務保駕護航。銀行支付系統、工商服務水平、郵政效率……各個領域都在借助這個機會進行大練兵。
網絡購物節盛宴的背后,則是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受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影響,已成為世界最大貨物出口國的中國出口數據持續疲軟;而基建的逐步完善和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令投資驅動的潛力也在下降。在傳統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只有消費表現尚佳,而且存在巨大潛力。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10日說,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1至9月銷售額同比增長6.3%,其中9月份增長6.6%,增速在連續3個月回落后止跌回升,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按照商務部的分析,前9個月國內網絡零售快速增長,信息產品以及文化、旅游等消費不斷升溫,但家電、汽車商品銷售增長放緩。受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1~9月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家電類商品銷售額增長5.9%,同比回落4.5個百分點。
沈丹陽表示,隨著大眾化餐飲、休閑娛樂、網絡消費等熱點不斷形成,國內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穩定快速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12%以上的增長速度。
“中國的人口基數和人民收入的提高,都意味著我們的消費有著巨大空間。”前述學者稱,不僅如此,消費在經濟結構轉型中也有著重要作用,消費占比高是發達國家的一大特點,在這點上,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