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克強總理稱為“啃硬骨頭的改革”——價格改革率先啟幕,吹響攻堅戰的號角。
1月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對外公布,放開煙葉收購價格、具備競爭條件的鐵路運輸價格、港口競爭性服務收費、國內民航貨運價格和部分民航客運價格、民爆器材出廠價格等24項商品和服務價格,并且將省級行政區域內執行的短途管道運輸價格管理權限下放到省級管理。
這是自去年11月15號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推進價格改革以來,放開和下放的首批價格,標志著價格改革在市場化的道路上又邁出重要步伐,將有效釋放市場活力,推動市場再造,使更多市場主體受益。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表示,這一輪價格改革是推出的第一批,其后還會公布第二批、第三批,越往后可以說難度越大,包括推進醫藥服務價格的改革,以及能源領域電力、天然氣等價格的改革。
交通類價格大量放開 部分航線票價上漲
1月4日,已有兩月沒有更新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網站,一口氣貼出了6條價格改革通知,其中有3條涉及交通領域。
鐵路運輸方面,有4項具備競爭條件的鐵路運輸價格獲得放開,包括鐵路散貨快運、鐵路包裹運輸價格,以及社會資本投資控股新建鐵路的貨物運價和客運專線旅客票價。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表示,鐵路的貨運周轉率僅為22%,絕大多數交通需求都可以被公路滿足,不會存在價格放開后熱門線路價格大幅上漲的問題。
民航運輸方面,從2014年12月15日起,放開相鄰省份之間與地面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形成競爭的部分短途航線旅客運輸票價,新增101條新航線由現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
此外,對繼續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其他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此前政府審批航線基準票價放權給航空公司。新政策下,航空公司繼續可以基準票價為基礎,在上浮不超過25%、下浮不限的浮動范圍內自主確定票價水平。除了客運票價,一同放開的還有民航國內航線貨物運輸價格。
這意味著航空公司可以根據生產經營需要以及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自主決定是否降低國內航線旅客運輸基準票價以及降價時間、范圍、幅度。
發改委表示,這項改革實施后,有利于航空公司更加靈活地制定、調整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競爭狀況,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需要。
在以往的價格改革歷程中,曾出現過幾次物價飛漲的情況。因此,百姓關心的是,價格放開以后,相關商品和價格會不會飛漲?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運輸通信處處長程行云以短途航空線路為例說,放開的101條跨省的短途航空線路,基本上都是600公里以下的,與公路客運和鐵路客運已經形成相當充分的競爭,因此票價應該不會上漲。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一些航線的票價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補漲。
民航專家楊波預測稱,“按此次票價調整規則,大部分航線的最高銷售票價將有8%-12%之間的上調。”
據報道,目前航空公司在部分航線上已經開始調整基準價格,比如廣州飛北京的基準價格全價票已經由此前的1700元左右上漲了近百元。
煙葉收購價格放開 農產品再無政府定價
除了交通領域,煙葉收購價格的放開也頗為引人注意。發改委表示,自2015年度起,放開煙葉收購價格。煙草企業可根據種煙成本收益、工業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需要,自主確定煙葉收購價格。
此前,煙葉收購價格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家煙草專賣局制定,具體分品種、分等級、分地區差別定價。
煙葉收購價格也是我國農產品領域最后一個實行政府定價的品種,這次價格放開后,也標志著我國農產品領域已沒有政府定價項目,全部放開由市場形成價格。
在新一輪的價格改革中,煙葉收購價格的放開多少有些超出預期,其又會對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農水處王勝民介紹,煙葉價格放開后,依然是專賣體制。在這種體制下,煙草公司和煙農實際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所以放開以后,煙葉價格會制定一個合理的水平。而且煙葉本身的成本在卷煙的銷售價格中占比非常小,所以煙葉本身的價格變動,對于卷煙價格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1978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其中,1985年放開了絕大多數農副產品購銷價格,1992年放開生豬、豬肉價格,1999年放開棉花收購價格,2004年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和價格,2015年放開農產品領域最后一個實行政府定價的品種煙葉收購價格。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表示,我國放開農產品價格,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將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不斷加強和完善農產品價格宏觀調控體系。例如,政府對稻谷、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玉米、油菜籽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對棉花、大豆開展目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對生豬建立了緩解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并通過建立重要農產品儲備制度、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等綜合措施,防止主要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保護了農民利益。
藥價電力天然氣等價格改革將陸續推出
對于價格改革,多年以來一直存在著“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困局,價格改革也因此被認為是深化改革最困難的一個領域。
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4年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指出要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實行公開透明的市場化定價,以合理的價格信號促進市場競爭,破除壟斷;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要抓緊制定價格改革方案,做到統籌配套,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同時要完善監管措施,維護良好價格秩序。
李克強當時明確強調:“價格改革不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問題就等于沒抓住!這是一項啃硬骨頭的改革,是一場攻堅戰。”
就是在此次會議后,從2014年11月下旬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印發了8個文件,放開24項商品和服務價格,下放1項定價權限,價格改革提速。
不過,在發改委此輪公布的價格改革商品和領域中,并未涉及公眾普遍關心的水、電、醫藥等敏感行業。
根據央視網消息,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表示,這是本輪價格改革推出的第一批項目,陸續會推出第二批、第三批,越往后難度越大,包括推進醫藥服務價格的改革,包括能源領域、電力天然氣等價格的改革。
許昆林強調,這一輪價格改革,就是對現有的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進行一次全面梳理,把具備競爭放開條件的毫無保留地都放開。
經過30多年價格體制改革,當前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由市場決定。國家發改委表示,去年年底,我國已有95%以上的消費品、97%以上的生產資料實現了市場定價。目前中央定價項目只剩下十大類,水、石油、天然氣、電力、醫藥、電信等領域則包括其中。
“還未完全放開的一些領域要么與民生密切相關,如水、電、醫藥等領域,要么涉及壟斷,牽涉面廣,利益關系復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俊峰說。
“國家采取如此謹慎的態度,主要還是和相關部門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相協調的問題,這是價格改革的最大挑戰。”王俊峰表示,不過,“總體趨勢是要放開的,這是遲早的事。”
王俊峰認為,應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可以先從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小的領域開始價格改革,行業內的改革也要先從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方面開始,注重區分居民的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遵從“價格改革要有序”的原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逐步審慎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