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資產對天科股份的部分要約收購日前正式收官。正如本報先前所預料,盡管價格倒掛的局面極大降低了本次要約收購的吸引力,但最終仍有四名股東選擇接受要約,將842.35萬股天科股份“賤賣”給中化資產。而從股東構成來看,實施上述“非常規賣股”的或是天科股份的“券商系”股東。
上交所最新披露信息顯示,截至9月20日要約收購期滿,共有842.35萬股天科股份預受本次要約,且相關股東均為“投資大戶”。由于9月20日是非交易日,故中化資產本次要約收購最后三個工作日為9月17日至19日。明細來看,9月17日有一名持股263萬股的股東預受要約;次日又有兩名股東合計452.41萬股預受要約;在最后一個工作日內另有一股東將126.95萬股掐點預受要約,三日內累計預受要約股數共計842.35萬股。
在天科股份二級市場股價始終高于要約價的背景下,中化資產能夠購得上述股份已十分不易。
今年7月下旬,天科股份實際控制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化資產宣布以向全體股東發出部分要約收購的方式增持天科股份,即以12.85元/股的價格收購1741.94萬股上市公司股份(占總股本的5.86%),并于8月22日正式啟動。而在要約收購期間,由于二級市場股價高于12.85元/股,投資者低價接受要約顯然不劃算,因此在9月17日以前一直是“零要約”局面,直至最后三個交易日才出現轉機,但仍未達到中化資產原有收購目標。
而若以天科股份每股14.03元的最新股價計算,上述低價接受要約的四位股東無形中損失了近千萬浮盈。那么,究竟是哪四位股東實施了看似虧本的交易?
“在價格倒掛之下仍選擇低價賣股,很可能先前便與中國化工方面達成了轉讓意向,而從持股規模來看,天科股份的券商系股東接受本次要約的概率較大。”一位長期關注天科股份的市場人士表示。
的確,根據天科股份2014年半年報披露的十大股東名單(最低持股101.22萬股),中國化工集團旗下公司便占據了其中三席,另一股東盈投控股出售股權的概率也較低,而剩余6名股東中除兩名自然人外均為券商,分別是平安證券(955.13萬股)、招商證券(940萬股)、長城證券(298.35萬股)和中金公司(127.67萬股),其中中金公司持股數與9月19日預受要約股份十分接近。
事實上,中化資產與券商股東之間的“默契”此前便有所體現。今年5月20日,中化資產通過大宗交易定向購入了天科股份4.98%股權,其中華泰證券總部席位向其賣出了981.5萬股,故外界猜測是華泰證券將所持股份變賣。后期從半年報數據來看,華泰證券的確退出了十大股東序列。
在盈投控股持續“叫板”的背景下,中國化工“陣營”已通過本次要約收購鞏固了對天科股份的控股地位。以上述接受要約股數計算,收購完成后中國化工集團合計持股比例將達到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