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尚未告一段落,國家發改委又劍指上海黃金企業。日前,包括上海老鳳祥、豫園商城在內的多家上海金店正被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調查。據悉,老鳳祥等多家金店已遞交《自認報告》并進行整改。但周大福、周生生等港資品牌均稱有統一的定價機制,雖參與該協會,但不參與決策,因此不存在操縱價格,也沒有遞交《自認報告》。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廣東也有“價費分離”制度的協會指導價。該制度在廣東已經實施十年,并得到物價部門的肯定,其對廣東黃金市場的規范起到了很大作用。
老鳳祥承認被調查
較早報出該事件的是人民網,據該網站消息稱,早在今年5月和6月份,上海市發改委與國家發改委兩次約談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和13家上海主要金店負責人。調查主要針對由上海黃金協會牽頭制定的《上海黃金飾品行業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展開。根據該細則第五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上海多家金店在對所售黃金、鉑金產品進行定價時,均不允許超過協會所約定“中間價”的正負2%或正負3%。
而我國《反壟斷法》十三條、十六條明確規定: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不得達成“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的協議;行業協會不得組織本行業經營者從事上述(價格壟斷)活動。
某黃金行業央企駐上海業務負責人向人民網表示,上海黃金零售行業在定價上長期來存在嚴重問題,主要表現為:幾家大型金店價格高度趨同;在工費另算的前提下,所公示的黃金價格和真實的黃金價格相差甚遠;金條和黃金飾品按照統一價格售賣。
不僅如此,由于老廟黃金、城隍珠寶、亞一金店、老鳳祥四大金店在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人事上的高度滲透,該協會自成立以來,就是上海本土金店操縱市場、壟斷價格的工具。
如果上海黃金企業的壟斷價格的罪名一旦成立,將面臨著嚴厲的處罰。據《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經營者違反法規規定,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的,可以處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法條還有一點,“經營者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酌情減輕或者免除對該經營者的處罰。”
和洋奶粉企業一樣,為了爭取從輕處罰,接受調查的黃金飾品企業開始積極認錯。有消息稱,在上海金店上交給調查部門的《自認報告》中,進一步對上海黃金零售業價格壟斷的歷史原因和背景進行了坦白: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與老鳳祥、豫園商城(下屬老廟黃金、亞一金店)等上海老牌金店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幾家金店的聯手操縱,最終促使行業協會通過《細則》,禁止其他金店在上海以低于“指導價”的價格售金。
對于報道提及的相關問題,豫園商城、老鳳祥兩家企業日前發布公告承認傳聞,并稱“有關部門正在調查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的有關情況,一旦獲得調查結果(結論)公司將及時予以公告。”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老鳳祥等企業涉嫌壟斷和操縱黃金價格的事實成立,或將被處以上億元的罰款。
周大福、周生生否認操縱價格
被卷入該事件的除了老鳳祥等上海本地金店,還有周大福、周生生等國際知名品牌。
周生生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周生生在國內的黃金定價機制是參考國際及內地黃金交易市場的黃金原料價格,每天獨立制定全國各店統一的飾品金價,并在店內公示。周生生集團及內地各分公司并未收到任何有關文件,沒有提交任何自認書。”
對于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的問題,該負責人稱,周生生是按照當地同業慣例成為該協會會員,無參與決策,遑論價格協商。
周大福也在官方網站特別發表聲明稱,周大福有一套自訂的產品定價機制,未有受任何協會或其他珠寶商制約。在金飾定價方面,周大福以國際金價作主要參考,并按原材料成本及設計、工藝等營運成本定價,且金飾產品在內地的價格均一,不存在地區性分別。
周大福在聲明中也特別強調,雖然旗下一附屬為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會員,但該公司只會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與同業保持交流,并履行出席協會會議的義務,惟不會參與協會的決策與制定事務,而協會對周大福的運作亦沒有任何參與及決策權。周大福并無跟隨任何協會定價指引,不存在提交《自認報告》的情況。
廣東在業界率先推出“價費分離”制度
對于發改委對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以及企業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主席甄偉鋼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些不太能理解”。
他還表示,其實廣東也有類似的協會指導價,即“價費分離”制度。其在避免同業價格競爭的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得益于此,廣東黃金市場特別是廣州市場的發展是非常有序的。
談“價費分離”制度的由來,甄偉鋼感慨萬千——
早在2002年10月30日之前,黃金飾品市場的配售和價格都由中國人民銀行來管理。隨著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立和運作,黃金飾品的價格開始市場化,不再由央行做統一定價。
在這之后的大半年里,整個黃金市場的價格很亂,有高有低,還有一些超低價銷售的情況,與之伴隨的黃金飾品成色不夠和分量不足等問題。消費者、廠家、甚至稅務部門等都有很大意見,也呼喚著行業協會的市場自律行為。于是甄偉鋼曾牽頭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黃金協會等兩大行業組織和商家去我國的香港取經,并與物價部門等政府機構商量是否參考香港的做法來說。于是就有了目前實行的“價費分離”制度:價即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金價;費就是經營者所用的基本成本,包括稅和經營成本。
“考慮到5%的消費稅與17%的增值稅,以及金店基本的營運費用等,經過反復論證,我們定出25%-35%的費率,由各個企業自己掌握。我們設定這種規定的時候,也有咨詢過物價等相關部門,相關部門都說沒問題。這個制度在廣東已經實施十年,并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任何肯定,也得到中國行業協會的大力推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