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企業肆無忌憚漲價的日子已經結束。昨天,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雀巢向北京晨報記者確認,正在接受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反壟斷第一次劍指奶粉業
最早傳出接受反壟斷調查的是合生元。由于是港交所上市公司,合生元在6月底就反壟斷調查一事進行了信息披露。7月1日,有消息稱,在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名單中還包括五大洋奶粉品牌。國家發改委認為,從已經取得的證據材料看,被調查的奶粉企業存在對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價格控制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昨天,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雀巢方面均向北京晨報記者確認公司目前也正在接受反壟斷調查。“這是反壟斷利劍第一次在奶粉行業啟用”,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據反壟斷法專家介紹,如果被反壟斷部門確認違反《反壟斷法》,違法企業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罰款額可達這些企業年銷售額的1%到10%。
今年年初,酒業巨頭茅臺和五糧液因操縱價格合計被罰4.49億,再次刷新我國政府開出的反壟斷罰單紀錄。三星、LG等六家境外企業因液晶面板價格壟斷被罰3.53億,這是發改委開出的首張針對外企的罰單。
“處罰力度不會比白酒嚴厲”
在業內專家看來,發改委祭出“反壟斷利劍”意在警示近年來頻頻漲價的外資乳企。“從2006年到2012年,這些外資奶粉每年漲價的幅度都超過了15%。”王丁棉說。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也向記者表示,幾大外資乳企在共同利益驅動下,很容易達成集體漲價的共識。
洋奶粉在中國市場售價普遍高出國際市場兩至三倍。王丁棉表示,以900克的罐裝奶粉為例,國外售價120元左右,國內售價超過250元。
洋奶粉頻頻漲價早就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此前國家發改委就漲價事宜約談過相關企業,不過收效并不大,“年年在提,年年在漲”,一位業內人士對此評論道。此次國家發改委祭出“反壟斷利劍”也意味著,洋奶粉肆無忌憚漲價的美好時代已經結束了。“最起碼漲價步伐會放緩”。
五大外資乳企面臨何種處罰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對乳企的處罰力度不會比白酒嚴厲。朱丹蓬表示,“估計是幾千萬,應該不會過億元”。
“不要指望國產奶粉能迅速上位”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反壟斷調查釋放出扶植國產奶粉的信號。“在短期內對嬰幼兒奶粉市場格局沒有太大影響,但中長期看是為扶持內資品牌掃清障礙”。
國產奶粉能否借機重新拾回丟失的市場,專家表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取決于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何時恢復。“不要太指望洋奶粉價格會馬上下調,也不要指望國產奶粉能迅速上位”,王丁棉說。
昨天,某網站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消費者表示,五大進口奶粉該接受反壟斷調查,超過五成的消費者表示將購買這些奶粉品牌。晨報記者 陳瓊
■新聞鏈接
發改委揭涉案奶企
操縱價格三宗罪
據新華社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日披露被查奶粉企業操縱、抬高奶粉價格的不法行為。
據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介紹,為維持市場高價,有的涉案奶粉企業對不遵守其規定價格銷售奶粉的經銷商,直接進行罰款;
有的公司對不遵守其規定價格銷售的經銷商和零售商給予扣除返利、停止供貨等處罰;
有的涉案公司告知員工他們的價格控制行為違反《反壟斷法》,要謹慎操作,不要書面溝通,避免留下文字證據。但在經營活動中,仍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口頭等方式實施價格控制。“屬于知法犯法,明知故犯”。
發展改革委反壟斷專家認為,這些涉案公司的上述做法排除、限制了奶企的價格競爭,抬高了奶粉的價格;削弱了品牌產品間的競爭,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