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十年神話落幕 放低姿態下沉自救不被看好
9月2日,被譽為A股價值投資標桿的藍籌龍頭股——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遭遇2011年上市以來罕見的跌停。9月18日,貴州茅臺更是報收141.3元,創下近三年的新低,總市值跌破1500億元整數關口,跌至1469.52億元,創下9月2日跌停后的新低。
據報道,貴州茅臺每股盈利長期以來穩坐頭把交椅,保持多年高速增長、毛利率(超過90%)為所有上市公司最高等光環,讓貴州茅臺股價一直上漲。按復權價格計算,貴州茅臺股價最大漲幅超過25倍,到目前為止仍有近15倍的漲幅。
貴州茅臺「十年神話」終「落幕」。2013年注定是貴州茅臺的分水嶺。高端白酒銷售量價齊跌,中低端白酒銷售又不給力,導致貴州茅臺今年上半年凈利增速創下歷史最低水平。為應對高端酒市場寒冬,貴州茅臺實施了一系列轉型策略,但目前看來,轉型效果似乎不如預期。白酒專家鐵犁認為,貴州茅臺此前的關系營銷的路子走不通了,應該盡快往市場營銷轉型,但轉型至少需要三五年才能見效。
此外,在產能高速擴大的背景下,貴州茅臺擴張的高成本也成為一大隱憂。在業績下滑轉型效果不佳的基礎上,貴州茅臺下一步如何轉身自救,是其高層需要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史上最差的中報
9月2日,對貴州茅臺的股東而言是一個難忘的日子。當天貴州茅臺罕見盤中被砸,最終僅以比跌停價高出2分錢的價格慘淡收盤。股價創近三年最低,34.4億元資金奪門出逃,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178億元。這一白酒標桿及基金、券商自營標配股的暴跌,讓投資者一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貴州茅臺「只漲不跌」的神話也成了幻影。
實際上,機構對貴州茅臺的投資分歧早已有所顯現,一些機構繼續看好貴州茅臺的投資價值,也有機構表示白酒行業處于調整周期中,最壞的時候或許還沒過去,應謹慎看待。不少機構選擇了撤離,但也有機構股東冒死挺進。數據顯示,2012年年報共有351家機構股東,今年一季度,僅剩下97家,到了中報,又增加到306家。但貴州茅臺已不再是基金公司的頭號重倉股。
數據顯示,306只基金產品持有貴州茅臺1.18億股,如此前沒有拋售,那么僅9月2日一天浮虧就高達19.8億元。市場普遍認為,股價跌停的導火線,是貴州茅臺8月30日發布的「上市以來上最差」中報業績。這一重磅炸彈,把資本市場砸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貴州茅臺8月31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41.28億元,同比增長6.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48億元,同比增長3.61%。其中,凈利潤增速為貴州茅臺2001年上市以來的最低,營收增速則是上市以來第二低,僅高于受非典影響的2003年上半年。
自2003年以來,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一路飛奔,凈利潤增長率也在2008年創下10年中的峰值——164%。在經歷了2008年~2010年的緩速增長后,2011年開始重新步入快速增長通道。尤其是去年上半年,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達到歷史新高,為2011年全年的72%,凈利潤為2011年全年的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