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森酒業集團成立14年來,植根烏海,立足沙草產業,以品質為基礎,以國家農業政策為導向,以循環經濟發展為核心,瞄準國家產業政策和有機葡萄酒市場發展前景,拓展葡萄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沙漠葡萄種植和設施農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為提升漢森葡萄酒品牌實力打下了原料基礎。
漢森酒業集團為了建設自己的葡萄原料基地,從2001年開始,先后從治理難度最大的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風口處和黃河東岸風積流動沙地入手,按照錢學森院士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沙草產業技術線路,公司組織了技術專家團隊,因地制宜,苦戰多年,探索出一套科學、創新的沙地葡萄種植模式。集團把沙地葡萄產業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走“林、草、農三結合”的循環經濟模式,把沙地葡萄產業從單一的種植業,發展成為集種植、釀酒、旅游于一體的生態文化型復合產業。
漢森酒業集團首先在選定的葡萄園周圍,以適應性好的喬木,如沙地楊樹和沙棗樹,構建防風林網,形成阻擋風沙的第一道綠色屏障。針對烏海地區干旱少雨的特點,漢森酒業集團在葡萄種植中引進了以色列滴灌技術,以黃河水為灌溉水源,結合有機肥施用,構成了有機葡萄的良好生長條件,僅用5年時間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葡萄種植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益。在葡萄的品種選擇上,漢森酒業集團和法國共達葡萄苗圃公司組建了合資公司,陸續從法國引進優質釀酒葡萄新品種以及自動化嫁接設備和技術體系,大幅度提高葡萄苗木的成活率和葡萄增產率。
漢森酒業集團在葡萄種植基地建設上,超前規劃、科學經營、有效管理,使得種植基地建設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截至今年5月,葡萄種植基地面積已達8萬余畝。其中烏海市1萬畝,杭錦旗6萬畝(種植完成3萬余畝),寧夏紅寺堡1萬畝。目前,烏海漢森葡萄基地已成為烏海市栽種面積最大、管理水平最高的釀酒葡萄生產基地。
葡萄種植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漢森葡萄酒業迅速擴張,市場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集團先后從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引進了先進榨汁機組、白蘭地蒸餾機組、控溫發酵罐、多級過濾機、閃蒸設備、橡木桶及全自動進口灌裝生產線等先進設備,為釀造出好的葡萄酒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漢森酒業集團還加大了技術人才的引進,引進了法國釀酒師、葡萄酒品鑒師和國內一流釀酒人才。漢森葡萄酒在品牌建設中,由于有了技術人才、優質的葡萄原料和先進生產裝備,才造就了“漢森”葡萄酒的獨具特色的品質,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魅力。
近年來,漢森酒業集團種植基地的快速發展,帶動5000多農戶加入到了葡萄種植中來,直接安置600多名農民實現了就業。同時,葡萄基地的建設還對減輕風沙危害、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