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令焦化行業頭痛的廢液,經新工藝的“點撥”,就能成為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的原料。市榕鑫能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計劃9月完工的脫硫液提鹽項目,就是將令公司頭痛的脫硫廢液變廢為寶,從中提取出現市值9000元/噸的硫氰酸鈉。
在煉焦過程中原料煤中約三分之一的硫轉化成硫化氫、氰化氫等硫化物,成為煤氣中的雜質,空氣中含有硫化物的焦爐煤氣若不脫除硫化氫和氰化氫,會污染環境,損害人身健康;作為冶金、化工燃料使用時,則會嚴重影響鋼鐵產品與化工產品的質量,同時造成的含氰廢水也難以處理。為此,如何對脫硫廢液處理及綜合利用就成了令焦化行業頭痛的環保難題。
“過去公司在煉焦過程中產生的脫硫廢液是作為配煤用水噴灑在煤堆上再回爐利用。這種方法雖然解決了脫硫廢液的去處,表面看起來沒有廢液外排,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于帶有脫硫廢液的煤進入焦化爐后,在高溫下仍然轉化成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等含硫化合物,最終還是回到脫硫廢液中。久而久之脫硫廢液中的硫化物積累越來越多,不僅會嚴重降低脫硫效果,也會對生產設備造成嚴重腐蝕。”榕鑫公司負責工藝的廠長王靜民說。
經過研究探索,今年3月,榕鑫公司找到了一條既可以解決脫硫廢液污染難題,又能使廢液創造價值的“捷徑”——投資1700多萬元上馬了脫硫廢液提鹽項目。
“上馬脫硫提鹽項目,可以說既環保又增效。”說到這兒,王靜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投資1700多萬元建起這個項目,初步計算每天可以從脫硫廢液中提取4噸左右的硫氰酸鈉,按如今每噸9000元的價格算,一天可以賺近4萬元,一個月可以賺100多萬元,一年就是1200多萬元,用不到兩年的時間,項目的投資就可以收回。如果我們如期完成這個項目,政府還會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這個項目還有‘隱性’的效益。”
說到“隱性”效益,王靜民故意賣了個“關子”岔開了話題,給記者講起了脫硫提鹽的工藝流程。活性炭脫色、乙醇吸收、蒸氣蒸餾……王靜民很認真地講解,可記者心中卻仍“惦記”著脫硫液提鹽的“隱性”效益有哪些。
在記者的急切追問下,王靜民解答了疑惑:“提鹽后的脫硫清液可直接回補至脫硫系統,可減少新水用量;脫硫廢液不再以配煤用水的方式處理,焦爐中的硫少了,我們也不大量用堿了;再比如我們的管道本來能用20年,但因為脫硫廢液的高腐蝕性,用十幾年就得更換。管道更換需要資金,更換時需要停產也會造成損失,而且更換時還很危險。人說,省下來的就是賺到的,這個項目中的‘隱性’效益不少吧?”
不僅可以徹底解決脫硫廢液的污染問題,還能降低脫硫液中副鹽含量,使脫硫反應朝正方向進行,提高脫硫效率,同時還可以實現脫硫液的循環利用,回收的硫氰酸鈉和硫代硫酸鈉也具有較高的價值,再加上其中的“隱性”效益——站在榕鑫公司脫硫廢液提鹽項目現場,看著正在進行標件安裝的忙碌場景,記者暗自為這個可謂是“一舉多得”的項目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