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精簡IT、敏捷商道”的理念下,2014華為云計算大會今日在上海正式開幕。華為輪值CEO、副董事長徐直軍在會上表示,ICT正在成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引擎。其中,IT部分對企業的支撐能力已變為生產能力,華為的目標是致力于成為ICT的領導者,但必須先做好IT這個部分。”
作為傳統的電信設備商,華為很早便開始ICT的轉型。2008年開始進入IT領域,2011年,在首屆云計算大會上華為宣布成立IT產品線,強化其云計算戰略。迄今為止,本屆大會已成功舉辦四屆。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企業面臨著縮短上市時間及簡化生產(包括供應鏈)流程的壓力,這也是效率提升的兩大關鍵領域。
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IT技術、對業務進行重構,充分把握“全聯接”所帶來的商機,華為云計算戰略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企業提供最合適的ICT技術方案。
徐直軍表示,華為從2008年就開始投入云計算的發展,現階段IT轉型和全社會面對信息時代的數字化重構,ICT成為企業的生產系統和核心競爭力。
尤其是想要在競爭中取勝,就需要更敏捷的IT技術服務,華為正在努力通過提高IT的服務來滿足企業需求,從而提供競爭力,降低運營成本,為這也是華為為何布局IT領域的原因。
地球上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資源獲取的成本正變得越來越高,在當前數據量猛增的網絡環境下,企業需要更精準的IT技術服務來支持。
據華為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80億部智能手機在使用,總聯接數將達到1000億,消費者平均每天消費1.7G的數據流量。
以本次會議的亮點業務之一,華為即將開通的“滬港通”(上交所和港交所開展股票市場交易的互聯互通業務)為例,原有的后臺系統支撐已無法滿足提供更順暢更實時更海量的交易服務,以及應對短時間內劇增的大并發量處理。而基于華為FusionCube技術方案下的“滬港通”可完成1秒處理1萬單,是業界目前最高能力的2倍。
再以華為服務的傳統運營商為例,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帶來產業的巨變。為了應對,運營商在提高效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集中采購、網絡共享、服務外包等,但傳統的開源節流方式面臨達到效能極限的窘境。
顯然,如果電信運營商仍然以專用硬件為主構建網絡,會大大限制業務開展的靈活性和部署速度,還會提高成本,因此,運營商網絡架構的改變勢在必行。所以華為推出了針對運營商云計算需求的最新FusionSphere 5.0,它是華為自主知識產權的云操作系統,支持虛擬機、物理機融合負責等。
目前,華為云計算服務全球40多個國家500多個客戶,在全球為客戶建設超過400個數據中心,其中超過120個是云數據中心,超過50萬個虛擬機運行在華為Fusionsphere產品上。
即將過去的2014年乃至未來,超寬帶、移動寬帶特別是LTE的普及和發展,將為電信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這個機遇不僅僅是華為的,更是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