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騰訊于2015年3月18日發布2014年第四季度以及2014年年度財報,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2014年全年的業績已經全部揭曉。從數據對比看,阿里巴巴在第四季度迎頭趕上,打破了第三季度時由騰訊領頭的現象,而這與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進行屆時史上融資額最大的IPO密不可分。
BAT中,2014年騰訊營收規模和凈利最高,但新近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市值最高。截至2015年3月18日,阿里巴巴市值2123.6億美元,騰訊市值1641.95億美元,而百度市值幾乎只有阿里巴巴的三分之一,為711.02億美元。
財報顯示,騰訊2014年第四季收入209.78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24%,凈利潤58.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凈利率為27.9%。阿里巴巴2014年第四季收入261.7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40%,凈利潤151.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凈利率為57.7%。百度2014年第四季收入140.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47.5%,凈利潤32.4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凈利率為23.1%。
而與此同時,就2014年全財年來看,騰訊2014年收入789.32億元人民幣,相較去年增長31%,全年凈利潤238.16億元,同比增長54%,凈利率為30.2%。阿里巴巴2014年收入525.04億元人民幣,相較去年增長52.1%,全年凈利潤234.03億元,同比增長170.6,凈利率為44.6%。百度2014年收入490.52億元人民幣,相較去年增長53.6%,全年凈利潤131.87億元,同比增長25.4%,凈利率為26.9%。
由財報數據可以看出,雖然騰訊在營收規模上遠遠高于百度和阿里,但是相對于阿里和百度超過50%的年增長率,騰訊31%的年增長率顯然步伐還不夠快。其中騰訊在電子商務這部分的收入有明顯的下滑。這主要是由于2014年3月騰訊與京東進行戰略合作后將流量轉移至京東,以及易迅業務由自營重新定位為交易平臺。而阿里巴巴的凈利率以44.6%的水平領先于BAT,阿里巴巴2014年中國零售平臺交易總額2.3萬億,同比增長47%,承載了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超過8%。同時其零售平臺活躍買家數量3.34億,同比增長45%,占據中國網民數量的一半,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過去的一年里,三大巨頭的重心都往移動端轉移,并且收效顯著。就騰訊來看,雖然QQ月活躍賬戶同比只增長了1%,但QQ智能終端同比增長33%,微信和WeChat(微信海外版)合并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41%。這樣顯著的增長都表明騰訊在向移動端轉移。同樣的,第四季度阿里巴巴移動端收入同比增長213%,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95%。而百度的移動營收在財報中占比已達42%,12月份單月移動搜索收入已超過PC。
在投資與生態布局方面,2014年BAT三家在不同的線上線下領域紛紛插旗,誓要覆蓋互聯網的各個方面。隨著2014年4月阿里收購高德,BAT三家的地圖大戰一觸即發。同一時間阿里入股優酷土豆,又與百度旗下的愛奇藝、PPS,以及騰訊視頻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移動支付方面,憑借“搶紅包”的巨大流量,微信支付對支付寶的沖擊有目共睹。當然不僅僅是競爭,2015年2月阿里旗下的快的與騰訊旗下的滴滴宣布合并,市場份額超過90%,總估值高達60億美元,這也顯示了網絡巨頭的資本力量。
相比較阿里和騰訊在各種生活服務類應用方面的投資,百度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2014年全年百度的研發投入接近70億元,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百度eye等更科技的產品也在陸續研發和推出。但是如百度CEO李彥宏所講,百度這些投入還處于早期階段。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過去的互聯網時代中,BAT三大巨頭的地位無法撼動。而如今互聯網將面臨新的機遇,三巨頭會如何布局生態搶占流量,未來的互聯網市場是否會出現新的攪局者,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市場總是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震撼。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