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國內游客赴日本搶購電飯煲的熱度未減,國內電飯煲產業龍頭美的集團率先在國內推出高端升級產品。
繼4月13日在東京首發后,5月21日,美的在廣州宣布正式在國內發售高端電飯煲、IH智能電飯煲“鼎釜”。按美的的計劃,將在今年實現10萬臺銷售量,并在發布會現場由國美、蘇寧、天貓、京東等零售平臺承諾意向銷量,以確保計劃達成。
在美的高調宣布推出高端電飯煲的背后,是中國生活家電領域正面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國人赴日韓的搶購正是這種需求在國內無法滿足后的的外溢效應。不過,在品牌專家看來,美的此次高端電飯煲的傳播路徑,是典型的中國式借勢話題營銷,東京首發只是引子,實則劍指國內市場。不過從營銷效果上看,借話題營銷在傳統廣告時代還是奏效的,但從現在受眾分化的市場來看,效果尚需觀察。
消費升級
作為食米消費大國,中國一年銷售電飯煲超過4000萬臺,但絕大多數是低端產品。
據家用電器市場研究公司中怡康的測算數據顯示,2014年電飯煲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為4331萬臺和132億元。按此換算,電飯煲均價在300元左右區間,中低端產品占據市場主流。
這其中,升級產品高端智能電飯煲的需求有多大?沒有詳細的統計數字,此前也有部分廠商嘗試,但多以失敗告終。2014年國慶,高端電飯煲的引爆點出現了。
當時,國人赴日搶購電飯煲成為頭條新聞。這說明,國內消費群中對高端電飯煲的需求已經形成規模,但由于對國產品牌的不信任,加上國內廠商宣傳推廣不到位,這部分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才致使其外溢到日韓去采購。
對高端電飯煲的需求,也對應著國內生活家電消費升級的大背景。國美電器小家電事業部總經理李紅衛表示,從國美零售的數據來看,雖然電飯煲的銷量逐年上升,但隨著消費者觀念的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趨勢發生了明顯變化,逐步意識到好產品給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高端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各產品線都有消費升級的趨勢”。
美的推出“鼎釜”系列產品滿足的即是部分中國人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2014年,美的在中國電飯煲產業的市場占有率為42%,年銷售超過1600萬臺。
按美的計劃,今年“鼎釜”將推出10萬臺。如果按照10萬臺銷售計算,這個數字在電飯煲行業中足以成為單品銷量第一。據任勇介紹,“鼎釜”產品2999元的價格,決定在銷售上必須以現場現煮試吃的體驗式銷售為主,重點將鋪在線下渠道。因此,在發布會現場各零售平臺承諾的意向銷量上,天貓、京東都是5000臺,而國美、蘇寧則是26000臺,美的零售店實現4萬臺。
同樣由于價格的市場接受程度,任勇表示,“鼎釜”今年將集中在北上廣三大經濟圈鋪開。因為這三大經濟圈約有1.5億人口,價格承受能力強,適合高端IH智能煲的普及。
日本噱頭
在中國發布之前,美的選擇在日本東京首發“鼎釜”產品,并強調產品和技術在日本受到市場主流的認可,價格只有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但在品牌戰略專家、聞罡品牌形象戰略顧問李文剛看來,美的選擇在東京首發,就是劍指國內市場。至于是不是得到日本消費者的認可,則是另一碼事。
首先,日本標志性的小家電品牌虎牌、象印,浸淫品質家用電器近百年,且從不涉及大家電,技術積累及儲備全球領先,產品更新快,功能細節已趨極致,但仍在以兩三年更新換代的頻率銳意進取。這個不是靠炒作就能得到日本及世界人民的認可的。其次,日本消費者被培養了半個多世紀的小家電消費體驗認知,不可能突然被一個闖入者一夜顛覆。
李文剛的判斷,在任勇那里也得到印證。《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問任勇關于“鼎釜”在日本的銷售,他表示不方便透露,只表示在日本兩個渠道已經開始銷售,一是日本電商渠道,二是蘇寧收購的日本家電連鎖LAOX公司。
美的東京首發動作,三段論邏輯非常明顯:國人喜歡赴日本購貨,是因為比國內市場上同牌同品的產品性價比高;美的產品得到日本同行或消費者認可,且比日貨同等產品還要便宜;所以美的高端產品物美價廉值得國內廣大人民群眾擁有。
但李文剛認為,這種信息錯位式的營銷,只有針對中國那些“不問市事”的盲從消費者,才可能會成功。從美的的另一個營銷訴求制造技術上看,美的是日本虎牌和象印的代工廠,美的宣傳“鼎釜”產品的核心研發團隊里有日本專家,這就不支持“中國也能制造高端電飯煲”的營銷訴求。
借勢風險
雖然美的在宣傳“鼎釜”時多次強調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比如日本飲食多為冷食,而中國文化講究米飯熱乎、顆顆Q彈。連國美電器小家電事業部總經理李紅衛也認為:“中國人更懂中國飯,中國的米飯用中國的飯煲來煮更合適。”但借勢日本家電制造的世界聲望訴求營銷能否被國內消費者認可,尚存諸多變數。
李文剛分析,借話題營銷從效果來講,在傳統廣告時代還是奏效的。但從現在受眾分化的市場看,還需要觀察。這種簡單的邏輯,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不會買賬了。原因是消費心理、消費理念主導的消費行為,較之從前都有非常大的變化。
這是一個信息與行為不對等的時代,也就是說接收到這樣的營銷故事的人,不一定會去買,而對這類產品感興趣的人,可能會發生購買行為,但很大可能是在沒有看到此類消息的前提下發生,因為這不符合他們接受信息的習慣。另外,主婦們對宣傳中的這些技術參數、術語、市場數據,也沒有感覺,她們關心的只是做飯遇到的種種現實體驗問題。話題營銷想要影響的人群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信息碎片化的當下,主觀邏輯雖然正確,但客觀效果未必明顯。
國內家電企業借力事件話題的案例不勝枚舉,從海爾哈佛公開課,到長虹的等離子電視逆向炒作,再到TCL海外收購,海信在海外獲獎等等,這些都發生在前互聯網+時代。總的思維方式就是先讓外國人說好,中國人就肯定說好。現在看來這種思路真的顯得有點兒low.
這是對個性化消費和經典品牌理論的雙重反動。
美的借勢的初衷是要吸引那些非日貨忠誠者,討巧之處是洞察到兩種國人心理,一是非理性盲目崇拜日貨,一是泛愛國情結。如果真能溝通到他們,這種借勢或許是對的。但要更注重邏輯的嚴密性,要有直觀比較,觀點要更加取信于人。同時,話題營銷要考量自身品牌的地位、個性與文化。美的作為國內重量級的家電品牌,需要表現出自信與獨有的話語風格。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