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恢復部分繁體字的呼吁聲越來越高,反對的聲音也開始出現。作為“儒商”的代表之一,海韻集團董事長陳憲清表示,沒有參透漢字的真正意義所在,無論是“恢復繁體字”還是“繼續簡體字”都不過是舍本逐末。
海韻集團陳憲清說,支持繁體字的原因主要是人們可以從繁體的漢字之中讀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中須有“心”、“親人”必須相見等等;而反對繁體字的原因不外乎繁體漢字筆劃繁雜,孩童的識字必須耗費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難不前。陳憲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沒有觸及漢字發展的本質,那就是創造力。
作為一個在書法上頗有造詣的企業家,海韻集團陳憲清表示,其實從篆體開始,或明或暗的漢字簡化運動幾乎始終活躍于文字史之中。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還是相繼而來的行書和草書無不包含了簡化的意圖,漢字其實一直都在發展和變化。陳憲清認為,中華民族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不勝枚舉,從四大發明到長城或者大運河,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絢爛的唐詩宋詞,歷史曾經將一筆又一筆享用不盡的財富轉交給后人。這些財富的內容如此豐富,以至于許多人常常遺忘了最為重要的一筆——古人的創造精神。
海韻集團陳憲清表示,雖然關于“中國人沒有創造力”的說法在網絡上非常流行,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漢代一直到明代末期,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創造力是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人民的創造力被遏制了,在“效仿古人”的旗號下,漢字所承載的真正意義——創造力漸漸開始被遺忘。陳憲清認為,中國真正要恢復的不是繁體字,要堅持的也不是簡體字,而是數百年來漸漸被中國人遺忘了的創新精神。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