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大碳酸飲料巨頭之一的百事可樂的制造方美國百事公司傳出將貼牌做手機的消息無疑讓外界震驚不已。縱使碳酸飲料的發展疲態漸顯,但和可口可樂在咖啡、牛奶等食品領域延伸的路徑相比,百事可樂此次在非食品領域的延伸卻已經不是首次。
經《華夏時報》記者了解,此前,百事公司還曾做過百事運動和百事家居等非食品領域的擴展。雖然現在市場上少有見到這兩類產品的存在,但業內指出,這幾步棋給百事帶來的無形品牌效應會多于貼牌產品所帶來的有形利潤。其實,百事公司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也做了縮減成本等其他方面調整,加之品牌效應的加大,能否讓其“昨日重現”?
6∶4份額下的追趕
10月13日,據路透社報道,百事稱,正與一授權合作伙伴合作,未來數月將在中國出售手機和配件產品。但百事發言人在電郵中稱,百事可樂并無計劃進入手機制造行業。該發言人稱,這些產品僅限于中國市場,這與授權銷售服飾等百事系列產品的做法相仿。所以百事銷售的就是我們所俗稱的貼牌機。
針對百事做手機一事,截至發稿前,本報記者仍未得到百事公司方面的其他具體回應。市場上有傳言百事手機預計在10月20日推出。有網絡科技媒體稱,這款手機將被命名為PepsiP1,售價為1299元。
業內指出,目前國內市場上,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業外資本的進入,使手機市場的競爭無疑已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很難,而百事做手機其實更多是為了營銷效果。
不過,就像上述外媒引用的百事新聞發言人所表達的此次的百事手機就是貼牌機的運營模式一樣,早前百事也有在其他領域嘗試過。
經《華夏時報》記者了解,“百事運動”和“愛百居家”就是百事的兩項最大嘗試。目前,可查閱到的有關百事上述幾項多元化的資料不多,但無論手機、運動還是家居產品,百事的定位都是針對年輕人和時尚化。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百事公司若與代工廠合作推出旗下品牌手機,意圖更多的是打造非營利性產品、提前布局移動互聯網端、建立平臺、推出衍生品。
百事的核心產品百事可樂的競爭對手可口可樂這兩年也沒有閑著,多元化嘗試比比皆是,但和百事不同,可口可樂更多的關注于在咖啡和牛奶等食品領域的延伸。是什么造成兩家企業的多元化之路如此大相徑庭?
“在國內食品飲料市場,百事公司最大的勁敵是可口可樂,從去年碳酸飲料的市場份額占比看,可口可樂占比六成,百事公司為四成。在深入挖掘非碳酸飲料業務板塊的同時,百事公司推出手機,是該公司在營銷方面的另一種試水,希望提升百事的品牌度。”朱丹蓬說,“百事做手機其實對于有形的靠貼牌產品獲得收入的利潤不大。”
凈利下滑尋出路
百事做加法的同時也在做著減法。
因為無論可口可樂做咖啡和牛奶,還是百事跨界多元化等,實則背后皆凸顯了國際市場上碳酸飲料這一品類正在走下坡路的大趨勢。對比來看,目前國內市場包裝飲用水一年約1100億元容量,功能飲料占420億元容量,而涼茶占300億元,碳酸飲料僅150億元,可見碳酸飲料的份額越來越低。
如果說多元化的嘗試是百事的加法,那么其縮減運營費用所做的便是減法,而這一做法據悉至2014年間,為百事節省了10億美元。間接地也提亮了公司業績。
業績報告顯示,百事旗下核心業務百事可樂2013年第一財季利潤同比下降4.6%,雖然在第二季度凈利有所回升,但在2014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了1%和25%的下滑。
在談及國際市場表現時,百事坦承,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市場存在波動又具有挑戰性的宏觀經濟問題。近日,其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報,百事公司董事長兼CEO盧英德在與華爾街分析師的業績會議上透露,百事近年來推行的生產力計劃,包括通過模式革新等為公司節省下一大筆費用和投入到有用的領域。
據盧英德透露,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在生產力計劃上百事公司達成了節約30億美元的目標。今年開始,百事計劃在接下來5年把這個目標提高到50億美元,目前正在按部就班進行。
據記者了解,過去3年,百事在歐洲關閉了6家飲料和乳業工廠,自2010年以來,百事公司減少了23%的直營北美飲料工廠數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