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發售高息房地產理財產品,河北龍頭房企卓達集團陷入了“高息理財騙局門”。無界新聞援引河北省金融辦綜合處處長游明泉稱,河北省金融辦正在讓石家莊市政府對此事進行核查,具體情況目前仍未上報。卓達集團做了什么?
公開資料顯示,卓達集團及其旗下公司將旗下住宅項目,及子公司卓達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相關股權投資,做成理財產品,售賣給市民。無界新聞稱卓達出售的理財產品在宣傳其20%-30%超高收益的背后,是與宣傳嚴重不符的企業利潤率、償債實力,投資高風險和不透明的股權債權投資。無界新聞援引一位上海律師的話稱,卓達旗下卓達新材的理財項目甚至已涉嫌非法集資。什么是非法集資?
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下列4個條件的,應當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一位法律專業人士對界面新聞分析,判斷是否合法合規的幾個關鍵在于:相關民間融資的理財產品是否由擁有相關資質的專業機構參與發售;其融資目的是否合法;是否承諾回報。卓達新材的經營范圍中無理財業務,且承諾了高息回報——這是使其陷入“高息理財騙局門”的重要原因。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國內排名前十的平臺回報率在12%-15%之間,收益率超過20%的幾乎沒有。
如何拓寬融資渠道?這對房地產開發這種資金密集型行業而言,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2013年興起的P2P成為房企新寵,而通過與資金體量巨大的房企合作,P2P平臺也有望迅速做大規模。不止卓達,萬達今年7月份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野蠻迅猛生長的P2P領域進行了監管指導,2015年也因此被稱作“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央行對P2P平臺劃出的三條紅線為: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三條紅線也為P2P平臺的性質做出定位,即“堅持平臺功能,為投資方和融資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
從房企涉足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程度看,很多房企不只限于與有資質的機構合作,旗下也有自營的P2P平臺。在把房子變成理財產品這件事上,卓達有沒有更多的違規?其他房企有沒有類似的違規行為?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