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網絡約租車行業制定的一系列擬議中的監管規定即將成型,它們將體現出中國政府將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互聯網的“顛覆”。中國最大的幾家高科技企業正密切關注這些規定。
上個月,中國交通部公布了相關規定的《征求意見稿》,并給了該行業1個月的回應時間。這些規定會賦予這個新生行業合法性,但也可能會令該行業被官僚主義繁文縟節所扼殺。
相關規定《征求意見稿》的公布,讓包括優步和滴滴快的在內的叫車應用企業,被迫加入了圍繞新規定的一輪幕后游說活動。優步是一家總部駐舊金山的企業,而滴滴快的則是它在中國國內的競爭者。
該行業的潛力是巨大的。滴滴打車在今年6月一次向投資者做的報告中預計,到2020年,中國叫車應用市場每年的規模或達到500億美元。優步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估計,中國占優步全球出車次數的30%,今年年底以前,中國的出車次數將超過美國。
不過,中國的監管環境卻是個巨大的變數。理論上說,把私家車當做出租汽車運營在中國是違法的——盡管這方面的執法非常松散。
更重要的是,專家們認為,這些叫車服務法規會確定先例。在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在內的企業進入一個個受到嚴格監管、由政府主導的行業——從金融業到醫療保健業——之際,出租車行業是圍繞監管的斗爭的一個主戰場。
叫車服務法規“將起指示作用,為將來的事情確立先例,”對滴滴快的進行投資的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瑋表示。
“這是一個所有大公司都參與了的領域。這不是一個戰略性行業——不是金融、電信,也不是媒體。既得利益者是沒有太多政治影響力的地方出租車公司。如果這個領域不開放,這對其他行業而言是個壞消息。”
新規《征求意見稿》要求互聯網叫車應用將所有接入平臺的車輛登記為營運車輛,須遵守和出租車一樣的法規,包括8年就得報廢。
新規《征求意見稿》要求每個司機的車輛單獨取得營運許可,不能僅由企業所獲許可覆蓋。優步和滴滴都表示,它們平臺上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司機都是兼職的,新規將迫使這些司機放棄提供服務。
滴滴表示:“建議給兼職司機和車輛留出發展空間……順應和推動中國共享經濟發展的大潮。”該公司表示,滴滴平臺上75%的司機每天接單數不超過4單,如果要求網約專車車輛變更為營運性質,“可能使大部分兼職司機和車輛退出”。
今年2月,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并為滴滴快的。滴滴快的得到了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投資,這兩家公司共
擁有滴滴快的約25%的股權。滴滴快的聲稱其控制了叫車市場83%的市場份額。
優步在市場份額方面位列第二,卡蘭尼克稱達到30%到35%。中國搜索引擎百度擁有優步的一部分股權,具體多少沒有公開。
滴滴快的和優步都看好自己的持久生存能力。兩家公司都預計今年自己將對中國市場投資逾10億美元,大部分用于補貼車資,其目的是奪取市場份額。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