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不是說從現在才開始著手開發新能源汽車,八年前我們就已經在開發油電混合動力,五年前開始研發純電動汽車,三年前開始研發插電式混合動力。”面對記者們的重重疑惑,一身白襯衫、牛仔褲、運動鞋出席活動的吉利汽車集團CEO兼總裁安聰慧一遍遍耐心地作出解釋。
在廣州車展正式開幕前的11月18號,吉利汽車宣布純電動帝豪EV正式上市,但這不是當晚發布會的亮點。當大屏幕上顯示“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的字樣時,在場的觀眾、經銷商以及投資者開始騷動起來,他們沒有想到吉利這么“敢”。
人們的“沒想到”是有原因的。
的頭把交椅隨著唐和秦的熱銷早已經被比亞迪奪走,后者在電池上還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人們所熟知的和吉利相關的電動汽車只有知豆和康迪,但是這兩個合資品牌旗下的低端電動車并不包含在“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之內。
根據吉利汽車發布的信息,公司將于2019年沖擊120萬輛的銷售目標,由此可以推測,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突破100萬輛,“那是肯定的,也是應該的。”安聰慧多次強調如果不靠新能源汽車,想要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吉利汽車制定如此超乎尋常的目標,的確出人意料,這也意味著吉利汽車戰略的巨大變革。”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國務院通過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500萬輛。盡管有國家政策的保駕護航,但是此前沒有一家自主汽車品牌提出新能源汽車未來如此高的銷售比例和總量目標。
相比之下,其他企業大多制定的目標遠更加貼近實際。
上汽集團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目標為60萬輛,北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同為40萬輛,奇瑞汽車和廣汽集團同為20萬輛,吉利的目標相當于上汽和北汽集團的總和,其他沒有公布銷量目標的車企都提出未來將要投放幾十款新能源汽車車型。
“我們定下的是吉利的目標,是集團對于未來市場的判斷所制定的戰略規劃,而不是和其他企業進行對比。”安聰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藍色吉利行動”藍圖下的新能源汽車包括油電混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汽車。
盡管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但是由于定價和配套設施等原因并未引爆私人消費市場以及二三線城市。
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吉利帝豪的主要客戶來源于集團采購,包括政府部門、專車租賃公司等等,預計明年也是如此。”
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7.48萬輛,其中銷量最高的比亞迪共計售出新能源車2.1萬輛。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在國家多項政策的刺激下,銷量有了大幅提升。數據顯示,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也累計銷售17.1萬輛,預計全年銷量將超過20萬輛。
目前吉利的主力車型仍然是傳統燃油的帝豪、遠景和博瑞,反觀旗下的幾款新能源汽車車型銷量十分平淡,缺乏核心競爭產品,帝豪EV的上市或許可以彌補這一空白。目前,吉利帝豪的產能規劃在2.5-2.8萬輛,預計將很快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能。
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馮擎峰表示:“首款混合動力車型將在明年上市,主要用于A級平臺。首款插入式混合動力車型將在2017年全面上市,將會用在吉利所有的產品平臺上,包括轎車、SUV和MPV。”
相比于其他企業通過募集巨額資金的發展方式,吉利表示自有資金充足,短期內不考慮融資,并表示將通過整合包括沃爾沃的集團內部和集團外部的資源。
對于未來如何取得技術突破以及整合供應鏈,安聰慧并沒有透露過多的內容,但是他表示吉利和沃爾沃聯合開發的針對緊湊型汽車的全新模塊架構CMA平臺未來將幫助吉利實現在新能源技術、輕量化以及智能化方面的突破,并且產生規模效應,從而降低成本。
盡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汽車企業由于起步晚在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上,比如整車集成、輕量化、電池、電機和電動等領域并沒有絕對的技術優勢,除了電池方面,中國自主品牌對于國外生產的核心零部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
新能源汽車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由大到強”的捷徑,借助新能源實現“彎道超車”也是自主品牌車企的愿望,但是外資公司對于自主品牌的“強攻”并不會坐視不理,日系品牌在混合動力的絕對優勢,歐美車對于純電動的巨大投入都是自主品牌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
隨著國家補貼政策未來的逐漸退出,自主品牌需要給予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更多、更有說服力的理由。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