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重組計劃流產后又通過定增9億元初步緩解了財務壓力,但長袖善舞的龍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星化工”,002442.SZ)仍存在收購資產拯救主業下滑危機的預期。
也正是在這一預期推動下,自9月中旬以來,龍星化工在資本市場股價狂飆,短短二十幾個交易日,股價幾乎翻番。
10月29日發布的三季報證實其虧損在持續擴大。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行業總體低迷,稍有轉暖跡象的現實下,作為國內炭黑市場的代表,該公司唯有醞釀重組轉型,或才能擺脫主業困局。
主業困局
作為國內炭黑龍頭企業,龍星化工創建于1994年,2010年7月登陸中小板,主要產品為炭黑、白炭黑、聚偏氟乙烯、電、焦油等。截至2015年中報,總資產29億元。
但由于下游需求不旺,以及炭黑行業產能過剩,龍星化工近年來的業績頗為不佳。
資料顯示,2013年公司雖實現凈利潤1951萬元,但除去營業外收入,其營業利潤僅為12.76萬元;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4.4億元,營業利潤虧損653萬元,受到營業外利潤拉動,凈利潤才不至于為負數,但凈利潤僅為1500萬元。
10月29日該公司發布三季報證實主業困局仍在持續,且預計2015年全年的虧損幅度會達到5000萬——6500萬元。
方正證券分析師郭磊指出,2014年國內炭黑產能近700萬噸,市場需求不足500萬噸,產能過剩嚴重,炭黑企業開工率較低,平均僅為60%左右,其中大型炭黑企業基本正常生產,中小型企業開工率在30%——50%之間。
即便如此,炭黑行業產能擴張的步伐仍在加速。2015年,炭黑價格低位震蕩,炭黑企業開工率仍未超過60%,但市場需求基本與去年持平。尤其是出口市場需求未現增長。因此,作為年產40余萬噸炭黑的龍星化工受到的影響較大。資料顯示,龍星化工主營收入中,近90%為炭黑產品。
而在三季報中,該公司表示,2015年以來,炭黑行業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不但毛利率持續下滑,且保持和增加銷售量將需要承接收入成本倒掛的訂單才能完成,因此該公司雖然為力保一定的毛利率主動舍棄了較大量的訂單,但依然無法扭轉銷售價格低迷的行業市場慣性,加之子公司精細化工的焦油加工、常山的鐵精粉銷售價格不見好轉,公司預計四季度仍會出現較大金額的虧損。
轉型預期
實際上,進入2014年以來,龍星化工一直擬通過收購資產來實現轉型。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