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易觀智庫發布的《2015中國慢病管理市場》顯示,2013年中國慢性病患病率達到20%,死亡人數已占總死亡數的83%,2014年這一數值達到了86.6%。死亡人數占比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由于可見,慢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緩。
而當互聯網逐漸滲透到醫療領域后,也給慢病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并且,可穿戴和智能硬件以及云計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讓慢病管理可以用更加清晰、具體的數值來體現,讓慢病的管理變得更加可控。
當慢病市場和互聯網相遇,他們之間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互聯網慢病市場的創投機遇又在哪里?了解慢病患者的需求,或許是第一步。
不離不棄,用戶的需求就是創業機會所在
和普通疾病不同的是,除了預防和治療,在慢病這一領域,還需要嚴格的管理,從預防、治療、管理這三方面出發,對慢病患者的需求就會有一個整體、全面的了解。
1、預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核心
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可買,等到生病才去就醫,往往可能發現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慢病的預防和其他疾病的預防并沒有太大區別,但想要挖掘其中的用戶需求,卻并不容易做到,一是概念太泛泛,二是涉及范圍較大。在筆者看來,預防最基本的在于對慢病知識的了解、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了解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
在慢病的預防上,讓用戶了解有關慢病的相關知識,認識到危害以及意識到應怎樣預防是關鍵。所以這里面的創業機會在于患者教育,而方式則可通過健康資訊推送,健康指導等服務切實教育患者改良生活方式。不過,想要為用戶提供較為精準的服務,對于用戶的身體數據等信息的獲取就必不可少,體檢以及通過智能硬件獲取數據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辦法。
2、治療:復診頻繁,遠程醫療大有可為
在院就醫時間短是慢病治療的一個特點,患者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進行自我管理,這其中同樣也有很多的需求點可以挖掘。在院治療以及復診期間,病人的需求更多集中在掛號、候診提醒、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方面。此外,慢病治療還有一個獨有的特點:復診頻繁、藥物需求頻繁,針對這一特點,遠程醫療大有可為。
在慢病市場中,醫生、醫院的需求又有哪些呢?對于醫生尤其是慢病領域的醫生來說,對慢病患者身體數據以及生活習慣的的監測、了解、分析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給病人提供精準及時甚至個性化的慢病指導。此外,在筆者看來,和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深入的增值服務,也是醫生、醫院可以考慮的方向。
對于慢病的治療而言,“藥”是至關重要以及必不可少的。患者除了可以從醫院拿藥外,一些常規的、經常會用到的藥也可從別的渠道獲得,例如一些藥店、藥品供應商等。
3、管理階段:以數據為基礎,改變原有生活方式
而作為患者本身,在出院后大多是對慢病進行自我管理,其中可挖掘的需求點也是最多的。除醫生會對患者的身體情況、數據有了解外,患者本身對于這方面也要有了解,對于這一點,糖尿病患者可能體會的更加深刻。
當然,僅僅是數據的了解并不能解決問題,患者需要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管理,這一點尤為重要。此外,學習、了解慢病知識以及健康知識以及和病友分享經驗等可以說是慢病患者的“癢點”,藥物使用和購買以及對不良情況的應急處理,可以說是慢病患者的“痛點”。雖說慢性病的急性發作、并發癥的重癥處理是低頻發生的,但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為這和生命直接掛鉤,是“事關人命”的大事。
對于慢病患者來說,慢病是一個需要長期管理的過程,這個特點也導致慢病的產業鏈相對較長。在2016慢病互聯網+論壇上,Dr2曾提到,移動醫療是以技術為核心,重新構建新型的醫療和醫患生產關系。而其中比較大的方向則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二是分享型社交。
從產業鏈出發,看慢病企業都做了哪些事情?
如果一個產品從用戶需求出發,那么它離用戶也就越近。對于慢病患者來說,其目的就是讓慢性疾病遠離自己,做到合理進行自我控制、管理的地步。但慢病的防空,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對于初創團隊而言,可先選擇單點突破,然后再整合資源,完成從1到N的進化。
而綜合整個慢病市場來看,從產業鏈角度出發,可以把慢病市場大致分為生產和服務、渠道、以及用戶三個簡單的部分。
1、生產和服務環節:智能硬件是基石,醫療服務商是主體
1)生產環節
作為整個慢病行業的支撐部分,在生產環節,藥品、醫療器械生產商以及智能硬件生產商可以說是慢病產業的基石,因其提供的硬件支撐,才能有后續的軟服務植入。
對于藥品生產商而言,哪怕藥品做一個微小的改變,都需要嚴格審核,這就使得藥品研發的周期變長,可玩出的花樣也并不多。醫療器械生產商和藥品生產商的處境有點相似,都是以藥品、醫療器械的銷售為主要收入,除了運用B2C的模式直接銷售藥品外,兩者能被互聯網改造的地方并不是太多,但是其手握海量的用戶醫療數據以及醫生、醫院資源,或許可以在這幾方面深入挖掘更多的機遇。
智能硬件生產商主要以智能硬件銷售和增值服務為主,是獲得用戶健康數據的直接渠道和重要環節。目前在這一領域探索的初創公司也頗多。以糖護科技為例,其采用了“產品+服務+數據”的模式,來構建“健康監測+健康咨詢”閉環。
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智能硬件生產商憑借其所掌握的用戶數據,可以和多方進行合作,擴大自己的生態鏈。糖護科技就和三諾生物有合作,來建立智能硬件和銷售渠道雙重壁壘。此外,以智能硬件產品為基石,廠商可以和藥企、保險機構、醫院、醫生進行合作。
2)服務環節
上面說了生產環節的諸多做法,在服務環節,同樣也存在很多的創業機會。而服務環節則主要包括互聯網醫療服務商、線下醫療服務商以及體檢服務提供商。
互聯網醫療服務商的重心在于改善就醫流程,打造慢病管理生態圈。以幾乎是全產業鏈運營的東軟熙康為例,其整合了硬件的生產運營、軟件開發、云服務、醫院間溝通、醫患溝通、藥企合作、遠程醫療等各方面的服務。在模式上,也從B2B模式逐漸向B2B2C和B2C模式轉變,并通過自建健康管理中心、與社區醫院合作,結合智能硬件、檢測設備、移動應用,構建慢病管理和健康服務的O2O閉環。
從東軟熙康的布局中不難看出,其幾乎涉及到了慢病行業的全產業鏈。在2016年慢病互聯網論壇上,Dr2就提到過這樣一個觀點:比較小的生意,往往商業模式很難做,但是成為平臺之后就可以從縱向以及橫向兩個方向來和其他企業進行交互,以降低社會總成本、提高總效率。
而線下醫療服務商則以大多醫院為主,這里不得不提的是醫院的利潤來源:藥品銷售、診療服務、檢查服務等。而對于慢病患者而言,其擔負的藥費和復診費占據了其所有費用的絕大部分。Dr2也曾提到這一觀點:移動醫療本質上是反醫院的、反醫生的。但就目前現狀來看,醫院和醫生在慢病市場中還是占主導地位的。而醫院能夠做的就是逐步擴展醫院治病救人職能,通過健康管理與疾病管理實現疾病防治結合。
目前,大多數身處慢病醫療行業的企業都會和醫院建立合作關系。但是除了和其他企業合作,醫院也有嘗試用互聯網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北京大學就聯合了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共同推出了“掌握肝病”這一移動醫療應用,通過各類提醒功能提醒用戶注意自身情況,增強用戶對病情的了解,進而達到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的目的。
作為服務環節中的體檢服務提供商,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天然就是用戶健康數據的入口。其中的佼佼者有愛康國賓、康康體檢網等。愛康國賓以健康體檢服務為基礎,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務,包括疾病篩查、遠程醫療、齒科、疫苗接種、抗衰老等服務。此外,通過“愛康體檢寶”、“導醫通”等移動應用,持續為用戶提供細致、周到、及時的服務。不得不提的是,愛康國賓還通過與中國平安的合作,對接用戶商業保險服務,滿足其在慢病管理方面的費用報銷的需求。
2、渠道環節:最容易結合的“藥”,路又在何方?
而作為渠道方,在慢病醫療領域的作用也不可小視,而就慢病行業而言,這里的渠道更多指的是藥品的流通。當藥品和互聯網結合時,自然做電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中又有綜合電商平臺、垂直醫藥B2C電商、醫藥O2O平臺、線下零售藥店等參與者。
其中,綜合電商平臺最為典型的是天貓,垂直醫藥B2C電商則包括壹藥網、金象網,醫藥O2O平臺平臺則有叮當快藥、快方送藥等。天貓醫藥背靠天貓這座大山,在流量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而垂直醫藥B2C電商平臺則更為專業。而醫藥O2O,其上門送藥模式確實可以解決慢病患者取藥不方便等問題。
3、用戶環節:不可或缺的保險以及養老
在慢病領域,許多的企業都引入了保險這一增值服務,例如前文提到的愛康國賓。但除了直面C端以外,保險服務還可以面對B端,例如為大企業提供團險,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其減少因其他原因造成的人力損失。此外,怎么提升保險效率、怎樣讓用戶了解保險產品、降低保險的總費用成本,都是企業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慢病行業還可以和行業做結合,因兩者在用戶群體的定位、產品的需求等方面是交叉協同的。
慢病的治療和管理,可以看做是完整的生態,哪一環都不可或缺。而移動醫療則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對醫療和醫患生產關系方式的重構。2016年,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對于想要進入這一行業創業者和投資方而言,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資本看好才是硬道理?看看在2016慢病互聯網+論壇上投資方都說了什么?
復興醫藥投資總部副總經理許謙:慢病市場的投資機遇互聯網時代的醫療投資
許謙表示,互聯網醫療同時具有互聯網和醫療的特點。互聯網傳播信息和數據,醫療進行救治。互聯網醫療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包括遠程診療,特別是復診;促進分級診療;可穿戴設備的監測;電子處方與醫藥電商;在線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平臺……許謙舉了一些與復星資源結合的企業,講述了復星在互聯網時代的醫療投資的理念。
華瑞投資合伙人陳蘊涵:O2O是當前移動醫療的重要出路
陳蘊涵核心分享了作為投資方和產業方最關心的兩個字:落地。他指出移動醫療的落地是當前移動醫療的唯一出路,而對于移動醫療創業企業來說,在當前的醫患環境下,真正能形成穩定盈利的業務閉環可能只有O2O模式!移動醫療必須和醫生、醫療機構/企業抱團,占據自己的醫療資源,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路得資本董事長、中金資本合伙人江萍:路得資本醫療產業布局
江萍認為互聯網醫療要形成一個生態圈,互聯網醫療運營方應與資源提供方、醫藥電商運營方、醫療只能硬件提供方、第三方服務提供方聯合形成閉環,將會更好贏得生機,也更易得到投資方的青睞。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