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旅游時代興起 帶薪休假盼落實
當前,我國旅游消費日益成為老百姓的一種常態化生活方式。據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游達40億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旅游已經走向大眾化、生活化、休閑化。
“假期不夠,說走不能走”,是目前很多人的出行障礙。據國家局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狀況調查報告(2014)》顯示,目前帶薪年休假普及率低,全國只惠及大約一半的職工。
為緩解休假難題,2015年8月國辦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鼓勵彈性作息。江西、湖南等地后來出臺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長假”文件。
青島大學旅游學院教授趙玉宗對媒體表示,從國家到地方應該盡快完善與休假有關的細則,尤其是加大追責力度,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
規范市場秩序刻不容緩
“黒導黑車”、“天價”菜單、混亂的“一日游”等旅游市場上的不公平、不規范事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游客利益,阻礙了我國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的通知》,部署改革創新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和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工作。強調要加快建立權責明確、執法有力、行為規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進一步解決擾亂旅游市場秩序、侵害旅游者權益等突出問題。
建立和諧有序的旅游市場秩序,保障游客在旅行生活的每個環節都獲得愉快體驗,也是保證我國走向世界旅游強國的重要方面。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從景點走向全域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表示,當前,旅游業發展已進入全民旅游和以個人游、自助游為主的新階段。傳統的以抓點方式為特征的景點旅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大旅游發展的需要,要求我們對旅游發展戰略進行再定位,加快推進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而全域旅游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李金早指出,現階段推進全域旅游的著眼點一是要在全域優化配置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充分發揮旅游業帶動作用。比如,水利建設不僅要滿足防洪排澇、灌溉功能,還要有審美游憩價值和休閑度假功能;交通建設和管理不僅要滿足運輸和安全要求,還應建設風景道,規劃建設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提供完善的自駕車旅游服務。此外,全域要按景區標準統籌規劃建設。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以游客體驗為中心,以提高游客滿意度為目標,按照全域景區化的建設和服務標準,推進多規合一,從整體上優化環境、美化景觀、優化旅游服務。
中國經濟網旅游經濟頻道了解到,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據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測算:中國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10.1%,超過教育、銀行、汽車產業。
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曾對媒體表示,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旅游業因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較高,發展起來機遇遠大于風險,具備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新動力和擴大內需新增長點的優勢,可充分發揮對穩增長、調結構的積極作用。
旅游產業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今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積極政策促進旅游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再次指明旅游業的發展方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們的旅游消費升級,以及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和專業化,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將對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