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引種企業以大型集團公司為主
2015年我國共從國外進口曾祖代種豬4442頭,分別來自法國、丹麥、美國和加拿大。種豬企業引種情況見表1,由表1可見,2015年年度引種企業以大型集團公司為主。以美國PIC公司及連云港丹育公司為例,今后大型種豬公司以每年進口批量優質種公豬和優質公豬精液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但因國外育種水平的先進以及生產性能的比較優勢,我國大型豬業公司從國外直接進口優質良種的局面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2種豬進口數量再度銳減
比較近幾年我國從國外引種數據,2014年后我國從國外引種的數量急劇下降。下降原因我們認為有如下因素:一是與2013—2014年養豬行情持續低迷有關;二是與新建場開工數量減少有一定關系;三是前幾年較多企業持續大批從國外引種導致原種豬供應充足;四是國外大型種豬育種公司直接在中國或與中國企業合資建場,并實行同步育種,使得國內養豬企業不再遠涉重洋就能引進國外種豬。如美國華特希爾與唐人神先后合資在湖南株洲和河北衡水建了GGP原種豬場。丹育國際與中國先后合資興建的連云港丹育種豬技術有限公司和河南華揚農牧集團,加拿大海波爾分別在山東煙臺與江西武寧設立了2個下屬合資核心育種場,河南省新大牧業有限公司和法國科派亞克亞特蘭蒂克合資組建的河南科普利信新大公司等。五是我國已完成100家核心場的遴選,建成了較為完備的種豬育種體系,已具備一定的種豬育種和原種豬供應的基礎。
3種豬進口來源更加理性
目前及今后我國進口種更加注重對國外育種體系和供種單位的綜合評估,選種不再以體型作為唯一主要的評價因素,而是以供種單位或引種國家的育種體系、遺傳進展水平、種豬生產性能、種豬適應性和種豬質量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評估。由此,引種國家也從以美國為主,轉為從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法國等多個國家進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