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其時曹軍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穩固,曹操有些動搖,寫信給荀彧想退守許都。荀彧建議繼續堅守:“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堅定了曹操的決心。最終,曹操通過有效的謀兵布陣,在相峙中抓住機會,徹底扭轉戰局,為大獲全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楚漢滎陽、成皋之戰,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都是在艱難相峙中成就了更高階段的戰略轉折。在這些經典戰例中,制訂正確的戰略方針,并以超常的毅力和有效的措施來長期堅持,是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而在此過程中戰略思路的落實,則檢驗著整個團隊的意志和能力。 在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落地的過程中,隨著創先深水期和攻堅期的來臨,需要重點解決體制性障礙和深層次矛盾,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自覺或不自覺的戰略抵抗現象,所以這是最難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 在這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需要靠堅強的信念、頑強的毅力、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組織部署,用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來繼續強力推進創先,在充滿熱情、規矩做事的崗位中自覺實現戰略落地、成就發展目標。 1 靠鍥而不舍,涉過"深水區域" 萬物有規,始易進難。企業推進戰略的過程也一樣。而現實中,有不少企業重戰略制定,輕有效執行,不吝花重金進行項目咨詢、制定發展戰略,戰略制定后卻推行不力,或遇難而廢。竟不知“有無相生,難易相成”,事物發展或轉折的突破口,恰往往在最難的關鍵點;戰略進入深水期之際,也是一鼓作氣、拔丁抽楔的好時機。只有憑著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困知勉行,方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戰略突破。 創先進入深水區,“短平快”的效果已不再顯著,而相關的具體工作益多、范圍日廣、要求漸高,很多思維和工作的慣勢也相應需要改變,這就容易讓人迷茫困惑,心生疲憊而懈怠。此時如果不能堅以貫之推進創先,戰略落地就可能半途而廢,工作水平難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這個階段,員工對戰略落地和創先的認知程度至關重要。初始階段“短平快”的特點,即使對戰略、對創先不太理解,員工也能在具體的工作中被“牽著走”,也能嘗到創先的甜頭;但進入深水期后,速贏措施不再,工作要求更高,一旦認識不到位,就容易出現戰略抵抗現象。為此,需要持續加大創先宣貫力度,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創先氛圍,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意識和緊迫意識,在頑強的堅持中固化創先思維,在點滴的工作中成就更高標準的日常工作,才能突破深水區障礙,長風破浪而行。 這樣的堅持,看似尋常,其實最難能可貴。公司領導一再強調“創先要長期堅持,不是一陣風,不是一場運動”,唯其如此,創先才能真正成為崗位習慣與自覺,進而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廣州供電局自創先開展以來,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與堅持,2012年城市停電時間已從24.51小時降至1.79小時,降幅高達92.49%。在此過程中,很多好的經驗做法固化成習慣,A級金牌企業也通過每個平凡崗位的堅持得以成功鑄就。 理論與實踐已經證明,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的目標和方向是正確的,創先思路符合公司的發展實際。對于進一步推進戰略落地、持續推動創先工作,我們應當有充分的道路自信和方向自信,應當牢固樹立長期奮戰的決心,持續以恒求實效,持之改進上臺階。 2 靠精益管理,實現"項目管控" 建設一座宏偉的大廈,不能僅僅停留在圖紙上,必要付諸實踐,統籌相關資源,做好過程控制,從基礎抓起,一磚一瓦,精心施工,方能優質高效地完成,這個過程就是項目管理,其關鍵在于“可控”。 實現戰略落地,就是要通過創先,靠精益化的管理,把推進戰略這一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具體化、責任化,進而實現創先和戰略落地的可控。 從事過工程建設的人都知道,每個工程開工之前,都要根據投產時間,倒排工期,精心策劃和計算,周密安排各項工作,保證工程穩步推進,最終實現順利投產。同樣的道理,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是明確的,時間節點是清晰的,每個專業、每個單位就相當于一個“分項目”,需要結合戰略目標和階段要求,立足自身實際,在創先的平臺上,以“項目管理”的思路,保證創先過程的可控,實現戰略有效落地。例如,云南昆明供電局細化績效指標體系,將各項指標“翻譯”成具體的要求,“量化、限時、定責”,明確各項具體工作,實現了創先過程的可控。 這條可控的發展道路,需要靠精益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來保證。實現精益管理,就要做到整體推進創先與具體崗位工作相結合,就像公司大力推進的“七個重點突破”發展思路一樣,既強調系統思路,又重視具體操作。例如超高壓輸電公司就將集中力量在“全面風險管理”專題上進行突破,逐漸解決各業務工作的規范化、閉環管理、持續改進問題,進而提高生產基建業務工作質量和企業整體運作系統化水平。 在精益化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的密切聯系與互動。基層單位在系統掌握原則性、概念性要求的基礎上,尤其要注重學習系統的現代管理知識,引進先進的管理思路和工具,結合本單位實際,大膽地闖,大膽地試,以具體的實踐為公司精益化管理提供寶貴的財富。例如,深圳供電局在對標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突破,通過網格化管理、營配信息集成、滾動抄表等手段,實現了營銷各環節、各領域的精益計算與分析。在此基礎上,相關領域的戰略階段目標、工作部署甚至可以用數學的方式進行計算與安排。 精益化管理,必然涉及大量繁雜的工作,為此,需要進行科學的統籌和分類,找準“牛鼻子”,把握關鍵點。例如,廣西電網公司以戰略為導向制定綜合計劃,統籌資源調配,保證將有限的資源投入重點發展方向,以點帶面,促進整體進步。海南電網公司在推進戰略落地過程中,結合特級保電進行深入思考,12年來,博鰲亞洲論壇特級保供電實現了常態化,做到保電方案、保電任務單、保電手冊、風險評估及保電總結“五個統一”,極大地帶動了各項工作的提升。 3 靠隊伍建設,永葆創先激情 解放戰爭期間,不少國民黨軍士兵,自愿留下來加入解放軍。同樣的人,因為在不同的環境中,戰斗力有了天壤之別。這表明,隊伍建設能對團隊戰斗力產生顯著的“倍增器”效應。 當組織管理模式得到科學應用,當成員的激情被點燃,這樣的團隊就能體現出強大的整體實力。公司戰略發展進入攻堅期,需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員工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崗位履職能力,以保證發展戰略的穩步推進。 精益化的管理,最終體現在崗位;鍥而不舍的精神,落腳點在個人。30多萬南網員工,是實現公司發展目標的根本力量,只有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愛崗敬業、作風優良的隊伍,進一步激發并保持廣大干部員工的創先熱情,才能在前行的征程中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加強隊伍建設,當前要著重抓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牢牢把握創先是公司落實教育實踐活動重要舉措的思路,在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公司核心價值觀,堅持創先思路不動搖,發揚“辛苦我一人、點亮千萬家”的優良傳統與奉獻精神,在持續提升服務水平的過程中實現戰略落地。 在隊伍建設這個系統的龐大工程中,要不斷提高隊伍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細化落實好崗位責任制建設,讓每一名員工知道該干什么活、該怎么干活,在規矩做事的過程中,體現出強大的團隊力量。貴州畢節赫章供電局的陳凱,從一名農電工成長為“貴州省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貴州省勞動模范”、“南方電網公司技術能手”。當千千萬萬像陳凱一樣的一線員工成長起來,戰略落地也就有了強大的人才隊伍保證。為全面推進一體化建設,調峰調頻發電公司把一體化管理要求體現到業務流程中,反映到指標體系上,刻畫進信息系統中,將管理要求落實到崗位,提升了員工的履職能力。 加強隊伍建設,最根本的是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實現員工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從而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創先工作中。要將員工職業規劃與企業發展相結合,使工作成為每名員工實現自我價值、體現人生意義的重要平臺,通過工作得到尊重和認可,成為獲取人生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廣東湛江雷州供電局以“輪訓”代替“培訓”,定期組織技能競賽,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抽中參賽,徹底避免比賽與實戰“兩張皮”現象。同時,比賽結果領先或落后,都與集體相關聯,激發了一線員工參加培訓的動力和集體榮譽感,明顯提高了基層員工技能。 滴水至石穿,跬步積千里,一段拼搏的歲月,將點亮心中的理想,追夢于路,戮力“三好”目標,南網人行進于創先之路,斗志昂揚,勤勉不輟。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