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暉:謝謝徐教授,郭總您對未來看空、看平還是看淡,你的策略是怎樣的?
圣象集團執行總裁郭輝
郭輝:經濟是處于大的調整期,盡管三至五年的指標不會有前幾年大的增長,因為這是很難的事情。GDP能夠保持在7.5%左右,我們穩定就好,不要突破7%,這就是幸運的事,大家知道隨著前幾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實體經濟也好,各方面也好,存在著大量的產能,如果GDP不上去或者是產能不能得到發揮的話,實體經濟就會受到新一輪重大的創傷。實體經濟就是支撐整個經濟的基本,增長要適當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至于導致大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有小陽春的感覺,或者是比之前略有好轉,但是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包括土地的政策,國家的政策也存在不確定的因素,房地產下一步如何走,都是不確定的。能夠保持上半年的發展情況,很多人是質疑的,因此存在不確定的因素,最樂觀的就是看平。
說建材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密不可分,因此基本看平的情況下,行業有多大的發展是不可能的,例如整個地板行業從去年開始,第一次出現負增長,原來行業是每年20%到30%的增長,去年是50%的下降,今年是持平就很好,估計是略有下降,這是大的環境。
企業在這樣大的背景下,是否一定不好,不見得,這個時候企業還要練好內功,看企業的積累,面對市場的能力,因此這個時候,就要看綜合的實力,因此作為一個企業的個體來講,面對不確定或者是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唯一可譯做的就是將自己的內功練好,將自己的方向搞好,這個時候盡可能的保持現金流和抗風險的能力,擴張的時候,以更加審慎的態度面對,才可以度過不確定的幾年。
劉暉:徐教授對宏觀經濟進行了分析,請他繼續闡述,談談未來走勢的看法,企業在未來的情況下,如何生存,您有怎樣具體的建議。 徐滇慶:如果中國能夠有效的防范金融危機,中國的企業是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應該講整體的形勢就會越走越好,關鍵的問題,為什么說中國遭遇金融危機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是因為過去幾年之中,我們有三大改革沒有認真地去做。
第一稅制改革,第二金融改革,第三土地制度改革。因為稅制改革沒有做,今天的稅制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的影子之下,由企業承擔72%的稅收,在這樣的格局之下,董事長和清潔工在稅收問題上的負擔是一樣的,顯然這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大幅度的減稅,而不是增稅。 上一階段講到房產稅的問題,現在房產稅大的方向是不明確的,或者是說是迷失的,稅改的方向應該是減稅,而不是加稅,上海、重慶搞房產稅的試點是加稅,這個大的方向是錯誤的。改革大的方向應該是大幅度的降低企業的所得稅,從72%的比例降到42%,給企業大幅度的減稅,比如說給某一個企業減稅100萬元,讓你發100萬元給你的員工,員工向員工交100萬的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用這樣的方法調整后,低收入群體,工資可以提高20%到25%,因為工資很低,個人所得稅可以不交或者是交很少,因為沒有房屋根本不用交房產稅。
這樣的話,低收入群體就可以得到實惠,要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不是依靠官方主導的加工資,現在所謂的工資翻番是錯的,因為政府主導的工資翻番能夠給什么人加,給官員加,給國有企業加,給軍人和教師加,請問能不能給農民加,能不能給農民工加,如果沒有這樣的渠道的話,所謂的工資翻番只會讓貧富差距越搞越大,將來會出事情的,只有全面的工資改革,改結構,同時總體減輕稅負,才可以縮小貧富差距。否則的話,只會將局面越搞越亂。金融改革必須要搞,而且要大力的推進民營銀行,打通基層的金融渠道。讓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有渠道可以融資。實踐反復證明,四大國有銀行,大馬拉大車,不能在微觀上取得信息對稱,不能給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放貸款。因此金融改革之后,就能夠避免金融中的很多的亂象。
土地制度改革才可以調整土地的耕地,取得足夠的面積發展居民住房,這三項改革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如果無限期的推遲改革,金融結構的失衡,將會在某一天出其不意的觸發金融風險,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世界各國工業發達國家,英國、美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哪個國家沒有遭遇金融危機,四小龍哪個國家沒有金融危機,俄羅斯、巴西、印度等等,哪個國家沒有遭遇金融危機,唯獨中國沒有。并不是說我們有避免金融危機的先天免疫力,而是因為我們動用了強大的行政力量,將灰塵掃到了地毯下面,我們要認識這個問題,提前做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今后的順利發展,否則不要說三年,什么時候金融危機爆發,幾個禮拜就可以將我們沖擊得面目全非,將來痛定思痛想到2013年沒有及時的推進三大改革,因此要及時的預見和防范金融危機。
劉暉:謝謝徐教授,大會主席提示只有最后五分鐘,最后請每位嘉賓一人一分鐘,對主題進行陳詞。
徐滇慶:我對中國的經濟前景始終是樂觀的,我們總過了千山萬水,驚濤險浪,中國人修正自己錯誤的能力非常強。文革犯那么大的錯誤也糾正了,現在有一點困難沒有什么關系,只要能夠端正學風,上下一心,好好討論,共同切磋,就能夠找到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郭輝:面對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我想找出一條路,就是產業鏈的問題,我希望房地產商和建材供應商攜手同心,打造完整的可以給客戶提供價值的產業鏈,讓我們共度難關,將我們的價值觀傳遞給消費者,我們的增值才會更加的有意義。
陳小平:不管市場形勢和宏觀環境如何變化,作為市場微觀主體的房地產企業,只有找準方向,苦練內功轉型升級才是未來的必由之路。
潘軍:在整個經濟開始增速減緩,在客戶購房需求發生變化,互聯網影響著我們生活大的時代背景下,我認為房地產的企業,包括行業都應該思考我們傳統的模式,應該產生的變化,結合自身的特點,能夠提出我們對客戶新的服務的價值。當然也希望商會能夠為行業爭取到穩定發展的環境,也希望我們作為最大的影響中國經濟的行業,能夠為我們的老百姓生產出更多的,能夠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社區,謝謝。
主持人:謝謝各位對話嘉賓,本次論壇結束。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