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TCL李東生在每當TCL發展勢頭迅猛時,都會做出重大戰略決定,這是好多人對TCL李東生先生最深刻的印象。讓人出其不意的決定里透著TCL李東生“賭”的氣質。對此,TCL李東生回答說,在已經有了初步判斷的基礎上,“該出手時就應出手”。要站出來承擔責任。正是這份敢作敢為的魄力,讓TCL經歷住了一次次考驗,完成了一次次的蛻變。
據悉,無論是管理架構還是流程抑或是管控體系,TCL全球化業務都已進入有條不紊的狀態之中。這是讓TCL李東生感到踏實的一方面,他在交談中目光篤定地說:“再往前走,我們比較有把握,不會出現早期那樣的虧損。”另一方面,現在的李東生或許還應該感到興奮,因為經過10年的全球化征戰,TCL多多少少獲得了對一些主要市場區域文化的深度了解。3個有意思的現象:負責波蘭業務的主管,會講三門語言,意大利語、法語、波蘭語;負責阿拉伯市場的主管改名為“阿布·穆罕默德”;外派越南的多位中國員工,在越南落地生根,組織家庭,在企業的國際化過程中,實現了個人的“本地化”。
對一個全球化的公司來說,了解當地文化及跨文化整合能力,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因為有了前面8年的市場開拓,越南分公司的王成才能很快找到解決市場競爭的辦法。“越南消費特點是不理性的,喜歡名牌;40歲以下的人口數量占了60%-70%,而且95%的人識字,所以他們很容易接受新事物;越南人還喜歡紅色。”雖然受日、韓企業拉低價格,和當地企業搶占農村市場的雙重夾擊,但王成還是發現了市場機會。
在做了這些了解之后,王成決定轉型:提升高端產品比例,價格甚至提到了和三星一樣高;與此同時,開始全面進入城市連鎖專賣店,這些專賣店也從拒絕變成了TCL戰略合作伙伴。2009年10月份,TCL便與越南大型連鎖家電銷售企業堤岸(CaoPhong)電子公司簽署了總價值1000萬美元的2010年度銷售合作協議。2009年TCL越南銷售額3000多萬美元,預期明年增長30%。
王成說,“如果沒有先前對越南農村市場的開拓經驗,以及對當地經銷商渠道和市場需求的了解,那么TCL進入城市也就沒有基礎。”也正是因為對當地市場的了解,2009年初,TCL果斷地重組了墨西哥和印度分公司,另一方面對面臨困境的澳洲分公司進行調整并加強支持和管控,全年來看,澳洲分公司已經扭虧為盈。整體新興市場業務2009年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機的風險,取得大幅度的改善并步入良性循環,為明年的加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TCL李東生在總結這段全球化歷程時,說他收獲了4種能力:管理能力,也就是建立了一個清晰的管理架構;系統能力,即一個可以協調全球資源的流程;品牌銷售和渠道的能力,這是10年對市場精耕細作的結果;產品技術能力,雖然TCL在彩電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起步稍晚,但它和索尼、三星一樣是全球化企業,擁有完善成熟的產品研發體系,在后期發力過程中會游刃有余。
下個10年
全球化,幾乎是中國家電企業實現高增長的必走之路。目前來看,中國主要家電制造企業都有了全球化的意識,他們正走在遞進的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OEM代工;第二階段是品牌代理,即通過區域合作伙伴,或設立辦事處,了解當地市場需求、產品結構以及渠道狀況;第三個階段是品牌自營,在戰略性市場建立海外分公司,建立終端營銷網絡,打造自主品牌。
選擇并購方式的TCL先走了一步,并已經進入了各主要市場區域,即第三階段。以美國區域為例,TCL與沃爾瑪等超市已經是戰略合作伙伴,在沃爾瑪超市全年都能看到TCL旗下的RCA品牌電視。
在產品、品牌、人才上與跨國公司的差距,都將是TCL全球化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TCL李東生對TCL全球化的下一個10年,有著清晰的認識,“大的戰略不會改變,按照既定的4個業務中心,展開全球化發展,鞏固現有優勢”,但策略會有所不同,接下來TCL將變防御為進攻,搶占市場份額。預計2010年會有大的銷售收入增長,而未來TCL的海外收入勢必超過國內市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