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格自律的基礎上走差異化道路
電影《小時代》以表現青年的“炫”著稱。如果那僅僅是外在的炫富,自然容易遭到非議;但是如果能夠將小時代之“小”和“炫”聯系起來,在小經濟就不難從中受到有益的啟示:小時代是對當下微博、微信、微營銷等微文化的生動概括;而炫則應當是微自我、微創新、微事業所追求的目標。有意識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那就是小經濟中的一種微戰略,完全有助于企業管理在差異化的選擇中走向成功。
“炫”的聚焦是一種生存智慧
作為文學作品,《小時代》的作者郭敬明不可能對“什么是小時代”給出教科書式的答案;然而與動輒成吉思汗、救國救民的弘大敘事方式相比較而言,作者告訴我們的是他比較熟悉的當代青年的“炫”故事,本身就是一種理智的表現。如果說作者因為描寫青年個體微觀世界的“炫”而取得了可觀的票房收益,正可以被視為一種微戰略的成功。從個體之“炫”向團隊心智的協同,形成企業能量的聚焦,對于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而言,同樣是有益的。
毋庸諱言,大爭之世,在信息紛呈的大時代,業界的小時代在可持續發展的微戰略指引下,是為了更好的爭。對于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與其試圖在多元化中盲目擴張,不如在產業鏈的諸多差異化環節中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以微戰略站穩腳跟。猶如孫行者縮小身體鉆進鐵扇公主的肚子里,更容易使鐵扇公主就范,從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鐵扇”。另外,微戰略之“微”,是相對于同質化競爭中的彼此之間的差異,更是優異。盡管那是微小的差異,也足以使我們“炫”起來。因而微戰略之微不是我們抓了芝麻丟了西瓜,而是一種自我約束,是一種力量的聚焦。當然,微戰略作為在商言商的生存方式,與“紅海”中政治化操作式的競爭有本質區別,以小經濟的姿態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效。
微戰略作為對目標客戶的細分,固然含有自我收斂的含義,但并非是一種韜晦之術;而是對“酒香不怕巷子深”經營策略的揚棄,是為了更好的“炫”。從形式上看,“炫”既是微戰略的出發點,也是其歸宿。至始至終是為了形成一種產品和服務的品牌之“炫”。這種“炫”需要有效聚焦,聚焦又是為了更有利于“炫”:便于目標客戶識別和認同。為了實現微戰略的這種目標,就需要讓客戶或者消費者炫起來。在2013年11月召開的第十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上,占有全球照明市場10%份額的愛思強總裁MartinGoetzeler強調,愛思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客戶需求的不斷關注,盡可能的幫助客戶降低成本。如果說LED照明的成功也是一種“炫”,那其實是LED廠商和客戶共同的“炫”。
于是,微戰略開始了企業與消費者的合作,至少可以通過企業“炫”的品牌使消費者的身份溢價;而且,微戰略在與同行的競爭中也開始了彼此的合作。因為作為一種差異化的選擇,彼此之間的差異越小,過渡給同行的也就越多;稍不留神,就涉及到別人之所“炫”,越需要別人的合作,從而形成一種競合關系。同行之間盡管主觀上是在相互競爭,然而在客觀上需要合作,至少需要彼此尊重對方的知識產權,像熱帶雨林中的生態環境那樣從對方那里汲取營養。熱帶雨林之所以繁茂,是因為有良好氣侯和高效營養循環系統的組合,這意味著營養成份可以在不同的樹種之間去創造。同時,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在熱帶雨林中高效擴散營養,因而可以確保熱帶雨林的生物都有可能茁壯成長。
微戰略是對藍海戰略的深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微戰略的執行中客觀上出現的競合,與主觀上的融合不同。前者是在將差異化道路堅持到底;而后者屬于多元化的構想。當然,微戰略并不反對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將自己武裝起來。在2013(上海)零售創新模式高層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雖然電商對傳統商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但最新的發展態勢顯示,線上線上的商業競爭已從競合走向融合。對于線下而言,這種“融合”實際上是對線上技術的運用,并不妨礙既定微戰略的實施。
相對于多元化的融合,微戰略似乎更強調競爭,只不過是在努力消除競爭對抗性固有的缺點,通過自身能力的收斂聚焦、優勢的集中,跳出紅海,將藍海戰略推進到“深藍”。也就是說,微戰略主要通過微創新來實現,以應對當今日益復雜的經營環境。因為在政策、市場、技術變化都很快的今天,宏大的戰略創新對于中小企業可能不合時宜。一方面,重大創新需要相當的成本,融資能力本來就處于弱勢的中小企業難以承受;另一方面,創新亦有相當的風險,即使有所突破也可能難以市場化。從細微之處逐步探尋、驗證和拓展適合自己的方向,自然可以成為更為穩妥的發展路徑。常常被人忽視的細節,或許就是逆轉乾坤的引爆點。這固然會對原有的商業布局造成一定沖擊,但無疑有助于步入非零和博弈的良性軌道。
作為對藍海戰略的深化,微戰略往往靠出奇制勝,表現出“異”的特點。但這并非異想天開,重在因地制宜,善于在細微之處化腐朽為神奇。更為重要的是,自己優勢的發揮不能一廂情愿,一定要契合客戶或者消費者的某一種需要,哪怕是小客戶極微小的需要。長尾理論告訴我們:小客戶只要足夠多,也會有大作用。匯集了無數中小商家的淘寶網,年銷售額正在趕超全球沃爾瑪就是一個例證。相較于在銀行動輒5萬的理財產品購買門檻,余額寶一元起賣將購買基金門檻降至新低。單個理財者貢獻的額度不高,但低于5萬且有理財需求的人數巨大。自今年6月17日正式上線以來,余額寶“上線6天用戶破百”,“平均每月規模增長100億”;5個月后的統計數字表明,銀行將因此需要向余額寶每年支付利息43億。
微戰略的實施需要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礎之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但絕非一種夜郎自大的小器局,而是以我們所處的大時代為參照系。它不僅應當是開放的,而且必須博采眾長,可以尋求多方面的合作。在微戰略中不必將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消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等對立起來。實際上,自主創新要處理好大格局、大背景與小器局的關系。在研發自有知識產權和“拿來主義”之間進行怎樣的平衡,取決于特定的企業處于什么樣的成長階段、什么樣的市場以及處于什么樣層次的競爭等等因素。用某國的技術迅速打開某國的市場,并保持增長的勢頭,同樣屬于明智的選擇。在戰略上入了別人的局,在戰術上無論怎樣自主也跳不出別人的手心。在小器局上顯擺,反而容易將微戰略引入死胡同。
優化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基因
實際上,在媒體十分活躍的情況下,任何企業想“炫”上一把并不難;難的是怎樣擺脫企業平均生命周期三、五年的慣性,走出“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的怪圈。從這個意義上講,微戰略不是“炫”于一時的炒作,而在于出發點正確后的不斷優化,表現出可持續“炫”下去的生命力。盡管市場競爭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從發揮競和、多贏的趨勢來看,微戰略完全可以反求諸己,嚴格自律,通過優化智慧基因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嚴格自律首先是在打造核心競爭力時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不要試圖走捷徑。微戰略所需要的微創新同樣需要相當的成本,同樣存在著失敗或者失利的風險,假如有一條“捷徑”可以使獲得相當或者更大的利益(比如假冒、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等等),微戰略取之有道的魅力就會消失。
德勝(蘇州)洋樓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圣哲先生對于國人好走捷徑,好耍小聰明,不遵守規矩深惡痛絕,在公司內部始終不渝地倡導“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價值觀,硬是將德勝的生意做到每年幾個億的規模,成為國內美式木質別墅建造領域的老大。在奢侈品王國更是如此,制作工藝和使用材料擁有品牌真正的話語權,大師級別手藝人的小時代決定了頂級奢侈品的大市場。如果降低標準、粗制濫造,那就很容易砸掉牌子。
嚴格自律還需要在創新方面堅持主業或者主導產品的升級換代,避免什么賺錢干什么的誘惑。微戰略既然上升到戰略層面,就不能隨便見異思遷,以免陷入多元化的泛化迷途。對于那些一時頗為賺錢的熱點,主要還是與之合作而不是在追逐熱點中四面樹敵。這意味著微戰略需要專注。可口可樂于1886年正式在市場上銷售,經過長達六十多年的專注發展,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推出第二個品牌,逐漸積累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這當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在微創新中進行量的累積,哪怕是極微小的產品也要將其做到極致。德國RECARO公司自成立后,從為保時捷公司生產汽車座椅和可躺式座椅框架開始,視線一直沒有離開“座椅”這個細分領域,最終成為汽車座椅和航空座椅的世界頂級公司。
嚴格自律更是相對于資本強勢而言的,在企業內部即使面對弱勢群體,仍然要堅持以人為本。這不僅要在外部形成競合關系,在企業內部同樣需要在團隊成員之間倡導競合精神,即力爭讓所有團隊成員都能“炫”起來。一方面要能夠給所有團隊成員提供出彩的機會,尊重他們的微自我;另一方面要善于進行微創新的整合。中國汽車玻璃行業的領軍者福耀集團,之所以能夠不斷超越和并購世界玻璃業其他重量級企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們尊重每一位普通員工的創新精神,鼓勵全員創新。在福耀集團內部每年一次的集團創新獎的獲獎名單中,來自一線的員工每次都占到50%以上。福耀集團善于發現員工微創新的價值,終于使得企業整體競爭力產生了質的飛躍,處于行業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