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廣州紅谷皮具有限公司在廣州發布紅谷最新品牌戰略,知名影視明星陳數作為紅谷品牌形象代言人亦正式對外亮相。紅谷創立于2002年,目前在全國擁有一千多家門店,是國內皮具行業領導品牌。在12年的成長歷程中,紅谷以文化作為其發展的內在靈魂貫穿始終,成功演繹了以“家·伙伴”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和以“和于自然、亦善亦美”為內核的品牌文化,由此造就和樹立起紅谷在業內獨特的經營特色和品牌形象。
企業文化定位:家·伙伴
2003年,董事長鄧申偉提出打造以“家·伙伴”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其中“家”代表和諧溫馨,“伙伴”代表共創共享。他說:“這切合了創業團隊以及員工的心靈訴求。”這與鄧申偉的創業經歷有關。由于家境條件不好,鄧申偉很早就出去打工謀生。在遠離親人的地方打工生活,他和其他工友一樣對家的氛圍和對工友伙伴的親情化有著強烈的向往。所以,他創辦紅谷后,就從內心深處希望把“家·伙伴”作為企業文化的基因,以便讓與自己一起創業的員工們感受到這種親情化的工作和生活氛圍。
鄧申偉說:“在發展過程中,我發現,只有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執行文化以及親情文化完美融合,才能形成既有情感又有執行力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所以到2005年,紅谷開始從家文化延伸到用戰略、系統思考問題的企業文化,由此紅谷從作坊式甚至個體戶式的文化轉化為有系統、有戰略的企業文化。
為此,鄧申偉采取了兩大策略:
策略一:聯合投資。
在企業內部,紅谷支持員工、代理商等作為投資人與公司共同出資,一起創業,開設紅谷專賣店,并由此享受投資收益。鄧申偉說:“因為員工手上資金有限,所以公司就以創業資金的方式貸款或借錢給他們,讓他們開設紅谷專賣店,甚至把公司投資的專賣店轉手給他們,這樣就讓員工變成老板。實際上,我們是在整合公司的資源。”
“聯合投資”機制最早在昆明試點。當時,公司總部與昆明代理商、一線員工共同投資,成立一家聯合投資公司。該公司負責開拓和經營當地的專賣店和紅谷原有直營店,而紅谷當地的分公司則把職能轉向服務于該公司,公司總部則主要負責產品開發和生產、品牌營銷等。
這樣,員工除了在公司任職所獲取的基本收入外,還可以拿到年終獎金并享受股東分紅,極大地提升了一線團隊的責任感和積極性,降低了員工流失率。這次嘗試獲得了成功,第一年該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就達到近40%。現在,公司總部很多員工在玉溪、昆明、麗江、山東等地的分公司都擁有股份,享受分紅權,同時他們照常在公司上班拿工資。在鄧申偉的感召下,目前已有500多人成為老板級員工,成為紅谷的事業伙伴。
策略二:建設社區型創業組織。
與此同時,紅谷又把“社區基因”融入“家·伙伴”文化中。紅谷把公司當作一個“大家庭”,也就是“社區”。基于此,鄧申偉以社區基因對聯合投資機制進行改良,在紅谷推行員工合伙人機制,以開放性的共創共享機制鼓勵員工參與開設紅谷專賣店。這兩種機制相融合,就催生出紅谷內生性的社區型創業組織。
紅谷對社區型創業組織制定了相應的入盟和退出機制。比如,根據員工在公司服務年限和層級給與相應的擔保、借款、貨款授信等支持。目前,社區型創業組織已在四川、貴州、甘肅、山東、湖北等區域落地,累計入股的基層員工近2000人。鄧申偉說:“我們要在愛和制度兩種文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否則,只有情感,沒有規矩,公司發展就難以長久。”
品牌文化演繹:傳承、挖掘與升華
在打造企業文化的過程中,紅谷從2006年開始著手塑造自主品牌形象的品牌文化,并確立了以品牌理念“和于自然、亦善亦美”為品牌文化內核,使品牌文化與企業文化完美對接起來。基于此,紅谷采取了三大策略:
策略一:傳承和挖掘皮具傳統文化,讓品牌文化成有源之水。
因為歷史原因,文化斷層導致品牌文化根基缺失,因此補齊文化短板是中國企業“跳龍門”的必由之路。為了彌補因近代社會變革導致的文化斷層,紅谷主動挑起傳承挖掘皮具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
一方面,傳承和挖掘麗江束河皮匠文化。2009年,紅谷投資興建了國內第一家皮革博物館,即束河皮匠歷史展覽館,出版了文化叢書《束河皮匠600年傳奇》。2012年,又投資興建了國內首家箱包文化主題博物館,即華夏箱包文化歷史博物館。此外,紅谷還準備以束河皮匠文化作為麗江第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此將中國皮具文化推向國際化。
目前,源自靈秀麗江的紅谷,正力求將麗江獨有的自然心境融入每一款產品設計之中,以此形成“閱盡繁華,悅享自然”時尚理念。由此,紅谷將傳統皮匠文化的精髓自然融入其品牌內涵中,以強化其品牌文化底蘊,并打通融入歷史元素和現代美感的產品命脈,夯實紅谷品牌文化之根。
策略二:多品牌戰略豐富品牌文化。
2005年,紅谷啟動了多品牌戰略,先后推出SISI(茜茜)和m2m兩個子品牌。鄧申偉說:“我們以多品牌滿足不同市場需求,針對不同消費群設計出高、中端產品,希望國人未來膜拜國外高端品牌的現象不再出現。”顯然,多品牌戰略讓紅谷品牌文化不斷豐滿起來。
策略三:形象代言人讓品牌文化承接地氣。
在夯實品牌文化基礎的同時,紅谷又將品牌文化融入現代人文時尚氣息,使之更接“地氣”。2014年,紅谷將其品牌個性定位為自然、優雅、靈動,新形象躍然于眼前。正是基于這種品牌文化內涵的調性,紅谷邀請知名影視女明星陳數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讓知性、優雅的陳數直觀地詮釋和演繹紅谷品牌個性,并使之更好地與消費者需求直接銜接起來。
如今,時尚行業競爭白熱化,且隨著國際大牌的渠道下沉和中國市場的飽和,本土品牌的境況將遭受更大挑戰。因此,本土品牌必須在守住原有市場的前提下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對品牌進行升級轉型。紅谷在品牌文化方面的傳承與創新,正是其成為行業領導品牌的制勝法寶。
2014年5月21日,廣州紅谷皮具有限公司在廣州發布紅谷最新品牌戰略,知名影視明星陳數作為紅谷品牌形象代言人亦正式對外亮相。紅谷創立于2002年,目前在全國擁有一千多家門店,是國內皮具行業領導品牌。在12年的成長歷程中,紅谷以文化作為其發展的內在靈魂貫穿始終,成功演繹了以“家·伙伴”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和以“和于自然、亦善亦美”為內核的品牌文化,由此造就和樹立起紅谷在業內獨特的經營特色和品牌形象。
企業文化定位:家·伙伴
2003年,董事長鄧申偉提出打造以“家·伙伴”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其中“家”代表和諧溫馨,“伙伴”代表共創共享。他說:“這切合了創業團隊以及員工的心靈訴求。”這與鄧申偉的創業經歷有關。由于家境條件不好,鄧申偉很早就出去打工謀生。在遠離親人的地方打工生活,他和其他工友一樣對家的氛圍和對工友伙伴的親情化有著強烈的向往。所以,他創辦紅谷后,就從內心深處希望把“家·伙伴”作為企業文化的基因,以便讓與自己一起創業的員工們感受到這種親情化的工作和生活氛圍。
鄧申偉說:“在發展過程中,我發現,只有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執行文化以及親情文化完美融合,才能形成既有情感又有執行力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所以到2005年,紅谷開始從家文化延伸到用戰略、系統思考問題的企業文化,由此紅谷從作坊式甚至個體戶式的文化轉化為有系統、有戰略的企業文化。
為此,鄧申偉采取了兩大策略:
策略一:聯合投資。
在企業內部,紅谷支持員工、代理商等作為投資人與公司共同出資,一起創業,開設紅谷專賣店,并由此享受投資收益。鄧申偉說:“因為員工手上資金有限,所以公司就以創業資金的方式貸款或借錢給他們,讓他們開設紅谷專賣店,甚至把公司投資的專賣店轉手給他們,這樣就讓員工變成老板。實際上,我們是在整合公司的資源。”
“聯合投資”機制最早在昆明試點。當時,公司總部與昆明代理商、一線員工共同投資,成立一家聯合投資公司。該公司負責開拓和經營當地的專賣店和紅谷原有直營店,而紅谷當地的分公司則把職能轉向服務于該公司,公司總部則主要負責產品開發和生產、品牌營銷等。
這樣,員工除了在公司任職所獲取的基本收入外,還可以拿到年終獎金并享受股東分紅,極大地提升了一線團隊的責任感和積極性,降低了員工流失率。這次嘗試獲得了成功,第一年該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就達到近40%。現在,公司總部很多員工在玉溪、昆明、麗江、山東等地的分公司都擁有股份,享受分紅權,同時他們照常在公司上班拿工資。在鄧申偉的感召下,目前已有500多人成為老板級員工,成為紅谷的事業伙伴。
策略二:建設社區型創業組織。
與此同時,紅谷又把“社區基因”融入“家·伙伴”文化中。紅谷把公司當作一個“大家庭”,也就是“社區”。基于此,鄧申偉以社區基因對聯合投資機制進行改良,在紅谷推行員工合伙人機制,以開放性的共創共享機制鼓勵員工參與開設紅谷專賣店。這兩種機制相融合,就催生出紅谷內生性的社區型創業組織。
紅谷對社區型創業組織制定了相應的入盟和退出機制。比如,根據員工在公司服務年限和層級給與相應的擔保、借款、貨款授信等支持。目前,社區型創業組織已在四川、貴州、甘肅、山東、湖北等區域落地,累計入股的基層員工近2000人。鄧申偉說:“我們要在愛和制度兩種文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否則,只有情感,沒有規矩,公司發展就難以長久。”
品牌文化演繹:傳承、挖掘與升華
在打造企業文化的過程中,紅谷從2006年開始著手塑造自主品牌形象的品牌文化,并確立了以品牌理念“和于自然、亦善亦美”為品牌文化內核,使品牌文化與企業文化完美對接起來。基于此,紅谷采取了三大策略:
策略一:傳承和挖掘皮具傳統文化,讓品牌文化成有源之水。
因為歷史原因,文化斷層導致品牌文化根基缺失,因此補齊文化短板是中國企業“跳龍門”的必由之路。為了彌補因近代社會變革導致的文化斷層,紅谷主動挑起傳承挖掘皮具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
一方面,傳承和挖掘麗江束河皮匠文化。2009年,紅谷投資興建了國內第一家皮革博物館,即束河皮匠歷史展覽館,出版了文化叢書《束河皮匠600年傳奇》。2012年,又投資興建了國內首家箱包文化主題博物館,即華夏箱包文化歷史博物館。此外,紅谷還準備以束河皮匠文化作為麗江第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此將中國皮具文化推向國際化。
目前,源自靈秀麗江的紅谷,正力求將麗江獨有的自然心境融入每一款產品設計之中,以此形成“閱盡繁華,悅享自然”時尚理念。由此,紅谷將傳統皮匠文化的精髓自然融入其品牌內涵中,以強化其品牌文化底蘊,并打通融入歷史元素和現代美感的產品命脈,夯實紅谷品牌文化之根。
策略二:多品牌戰略豐富品牌文化。
2005年,紅谷啟動了多品牌戰略,先后推出SISI(茜茜)和m2m兩個子品牌。鄧申偉說:“我們以多品牌滿足不同市場需求,針對不同消費群設計出高、中端產品,希望國人未來膜拜國外高端品牌的現象不再出現。”顯然,多品牌戰略讓紅谷品牌文化不斷豐滿起來。
策略三:形象代言人讓品牌文化承接地氣。
在夯實品牌文化基礎的同時,紅谷又將品牌文化融入現代人文時尚氣息,使之更接“地氣”。2014年,紅谷將其品牌個性定位為自然、優雅、靈動,新形象躍然于眼前。正是基于這種品牌文化內涵的調性,紅谷邀請知名影視女明星陳數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讓知性、優雅的陳數直觀地詮釋和演繹紅谷品牌個性,并使之更好地與消費者需求直接銜接起來。
如今,時尚行業競爭白熱化,且隨著國際大牌的渠道下沉和中國市場的飽和,本土品牌的境況將遭受更大挑戰。因此,本土品牌必須在守住原有市場的前提下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對品牌進行升級轉型。紅谷在品牌文化方面的傳承與創新,正是其成為行業領導品牌的制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