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昨日(8月29日),環保部相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環境保護部近日會同統計局、發展改革委,對2012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8家央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情況進行了考核。考核結果顯示,2012年度,中石油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0.08%,未完成0.6%的年度目標;中石化氮氧化物排放量上升1.28%,未完成零增長的年度目標。
該負責人還表示,根據有關規定,自考核結果公布之日起,暫停審批中石油、中石化兩家集團公司除油品升級和節能減排項目之外的新、改、擴建煉化項目環評。
對此,一位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舉可能會暫時影響到“兩桶油”共十多個煉化項目的新改擴建進度,但是,煉化項目建設周期相對較長,環保部上述政策影響有多大現在還很難預測。
減排完成量落后于進度
對于“兩桶油”考核未達標的主要原因,環境保護部方面稱,是由于減排工程措施建設明顯滯后,治污工程工藝落后運行效果差,環境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兩集團隸屬的海外煉油企業污染物排放量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國內減排任務完成量卻遠落后于進度。
國家要求兩家石油集團公司“十二五”期間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下降8%,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均下降10%,但截至2012年底,中石油氮氧化物排放量不但未降,反而增加了8.27%,氨氮僅下降0.04%,化學需氧量下降0.53%,二氧化硫下降4.31%;中石化氮氧化物增加2.52%,氨氮下降2.1%,化學需氧量下降2.3%,二氧化硫下降6.0%,減排任務完成量遠遠落后于時間進度,也遠遠落后于全國各省的減排進度。
環保部認為,兩家石油集團煉油產能的48%集中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大氣復合污染嚴重的地區,下屬企業污水排放和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還在執行17年前的標準,水污染物排放濃度(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是美國的3倍以上,二氧化硫是美國的8倍以上,導致每煉制1噸原油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美國的11.7倍,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美國的2.6倍。
但是,兩家石油集團下屬的7家海外煉油企業,產能共計6650萬噸,每噸油污染物排放量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近2億噸煉油項目或受阻
據了解,在2011年度減排考核中,中石油、中石化就未完成當年減排任務。因當時考核辦法尚未出臺,環保部未對兩家集團公司實施環評階段性限批等處罰措施,但環保部領導約談了兩集團公司的負責人。今年則暫停審批兩家集團公司新、改、擴建煉化項目環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卓創資訊獲得的數據顯示,“兩桶油”目前有十幾個煉油項目處于新建、改建、擴建中,總煉油規模近2億噸。
據卓創資訊的不完全統計,這十幾個項目中,中石油的項目有重慶1000萬噸新建大煉油項目、河南商丘1000萬噸新建大煉油項目、中俄東方石化1000萬噸新建煉化項目、威海石化1000萬噸新建煉化項目、甘肅慶陽石化600萬噸煉化擴建項目、新疆克拉瑪依石化1000萬噸煉化擴建項目,烏魯木齊石化600萬噸新建煉化項目。
而中石化方面包括,河北曹妃甸1000萬噸新建大煉油項目,河南洛陽石化1800萬噸新建煉化項目,江西九江石化1000萬噸煉化擴建項目,湖北荊門石化1000萬噸煉化擴建項目,江蘇連云港煉油1300萬噸一體化新建項目,福建古雷石化1600萬噸新建煉化項目,海南煉化1300萬噸煉化擴建項目,鎮海煉化4000萬噸煉化擴建項目。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認為,目前兩大集團為升級成品油品質而新、擴、改建的項目多數早已報批,只是完成度上還有些差別。
“對于未來新報批煉廠,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催化和制氫裝置上,其他裝置影響不大。總體而言延緩審批對他們的影響不是特別大。畢竟這個文件說的面有點太寬泛。很多項目規劃都還很長遠。”張斌說道。
環保部指出,限批不會影響目前約6億噸的全國煉油能力和油品供應,也不會影響到非煉油板塊項目,也不涉及全國5.75億噸煉油能力,限批對在建的3950萬噸/年的能力沒有影響,只對正準備或已經報送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部分擬上項目產生一定影響。對兩家石油集團采取的限批措施,針對的是煉油板塊的新改擴建項目,不涉及2012年底已經建成的4.18億噸煉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