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各類資本相繼進入影視行業,影視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電影票房迅猛增長,二級市場估值不斷提高,投資價值逐步顯現。”這是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3年中國影視行業投資研究報告》中所表述的觀點。
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產業一直是文化產業政策關注的焦點領域之一。國家先后出臺過融資、版權保護、放映等各方面相關政策,全方位、深層次對產業發展提出政策幫助與指導。2012年國家電影專資辦先后頒布了《關于對國產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創作生產進行補貼的通知》、《關于“對新建影院實行先征后返政策”的補充通知》、《關于對安裝數字放映設備補貼的補充通知》和《關于返還放映國產影片上繳電影專項資金的通知》,通過對進入市場發行放映的國產3D和IMAX影片按票房收入分檔對影片版權方進行獎勵以補貼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制作費;通過返還專項資金等獎勵方式鼓勵國產電影影片制作;鼓勵電影院線放映國產影片,加大對國產影片的扶持力度。
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2年,我國影院數量從2002年的872座迅速上升到3680座,年均復合增長15.5%,平均每年新增280座。2012年,中國電影全年觀影人數達到4.70億人次,相比于2011年增幅達27.0%。當然,目前,這部分觀影人數多集中在城鎮區域,但是隨著國家對農村電影放映等環節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觀影人數仍將不斷增加。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未來中國影視行業投資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產業鏈條延伸優化收入結構。即以作品創作為源頭,涉及文化產業、制造業、工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形態。
二是未來行業并購將會風起云涌。2012年,萬達集團斥資31億美元,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這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最大一起企業并購案例,并購完成后,萬達集團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
在清科看來,中國影視行業2012年邁開了海外并購重要的一步,通過收購、控股、技術引進和直接投資等形式,電影產業正在互相滲透,更多的國外電影公司開始參與到中國電影產業的制作環節。未來行業并購將會風起云涌。但是并購之后能否有效文化融合、實現效益值得關注。
三是大數據與內容創作相結合。整個視頻行業大數據有三方面:用戶大數據、內容大數據、渠道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這三大數據將融合在一起。現在由點擊量很高的原創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劇本,已經被證明有比較好的收視率,這是簡單的商業模式。為了取得更好票房,獲得更高收益,互聯網公司、院線、電影制作公司甚至是通訊公司都開始了“大數據”的挖掘和應用。但是需注意的是,大數據不能代替創作者創作出好的影視作品,因此如何在利用大數據精準預測與分析的基礎上奉獻給觀眾高質量的影視作品才是影視制作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四是合拍片將增強海外市場票房競爭力。隨著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不斷探尋,國產電影將不斷通過合拍片形式進入海外市場,借助合作伙伴先進的影片制作技術、具有全球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及社會風俗、觀影偏好等優勢,增強海外市場的票房競爭力。國內數家影視傳媒集團和投資機構,與諸如夢工場、卡梅隆等美國一線制作公司和導演合作在國內設立制作基地和產業園也是這種合作的一部分。這種“深度合作”使得2012年還成為中外(主要是美國)合拍片元年。從2013年開始,類似這種“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式的合拍片,將成為未來中國電影院里的一個主流放映片源。
五是新媒體將助推影視業版權交易與營銷發展。由于新媒體視頻不受播放時間限制,對內容提供商來說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