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裝備需求態勢良好
在油價走高、石油勘探技術獲取長足進步的背景下,海洋油氣開發都將保持活躍:2013年,全球海洋油氣鉆采設備市場新簽訂單為524億美元,連續三年保持在500億美元以上的高位。根據IHSPetrodata的統計,截止2014年7月初,全球范圍內共有853座海洋鉆機,其中,738座已有合約安排,工作狀態利用率為87%,較一年前提高了約4個百分點。此外,老舊平臺加速淘汰也將給行業帶來更多替換需求。
海工裝備產業向中國轉移
國際海工裝備業從設計到生產過程已經高度分工,過去曾出現從歐美向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擴展的趨勢。以鉆井裝備為例,韓國企業基本壟斷了深海鉆井船市場,并在深水FPSO、高端半潛式鉆井平臺領域具有較強影響力,而新加坡主攻半潛式鉆井平臺、中高端自升式鉆井平臺;中國企業以自升式鉆井平臺為主,少數企業在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領域建立了交付記錄。2013年,我國企業承接海工裝備訂單126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4%,僅次于韓國。2014年上半年,我國企業承接海工裝備訂單79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提高到32%,居全球首位。
多方面積極因素加速發展過程
盡管全球海工裝備訂單有所波動,但今年以來,我國海工裝備產業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與不斷上升的市場份額相比,我們建議更應該關注:以中集來福士為代表的總承包商實現收入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并扭虧為盈,以工銀租賃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投資數十億美元并加速扶持海工,以海洋石油981南海勘探為代表的國家力量堅定支持,以宏華集團、TSC集團為代表的核心設備廠商獲得更多的總承包商和終端客戶認可,以海油工程亞馬爾項目為代表的建造安裝服務的全球市場拓展等。
投資建議
船舶海工行業受益于海洋強國建設,基于國家海權興起和全球產業轉移,海工裝備具有良好成長性,繼續給予海工裝備產業"買入"評級,重點看好中集集團、潤邦股份、中國船舶、海油工程、振華重工等總承包商的海工業務快速增長和盈利空間,以及宏華集團、TSC集團等核心設備企業的產品升級和持續突破。
風險提示
全球宏觀經濟波動導致海洋油氣開發;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影響企業在手訂單利潤率;企業新產品研發進度具有不確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