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8月13日正式公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內容概括為以下十項:
一、總體要求;
二、構筑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三、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四、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
五、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
六、拓展保險服務功能,促進經濟體質增效升級;
七、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八、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防范化解風險;
九、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保險業發展環境;
十、完善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點評:
1、此報告的發布即我們在7月初提及的保險業新"國十條"的正式落地。本來市場預期最早應于上周落地。我們認為昨日(8月13日)A股尾盤保險板塊的整體翻紅與此相關。
2、總體要求首先確定要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可以說保險已經不是作為單純意義上的一個行業存在,而是肩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必將享受一些政策紅利和稅務優惠。保險的社會責任體現在民生建設、經濟提質增效、經濟補償和風險管理各項領域。
3、報告提出保險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即: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2013年我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分別僅為3.03%和1265.67元/人。我們認為從過去十年的兩項指標發展速度來看,要在7年后達成發展目標,任務是十分艱巨的。保險深度平均年增需達到0.29%,保險密度需達到平均年增319.19元/人。而保險深度增幅在過去十年中只有2008年和2010年超越了這個水平。保險密度十年中沒有任何一年增加超過300元/人,2010年增加最多時也就248元/人。當然,報告中提到了將通過深入市場化改革、政策放開、稅收優惠、借力資本市場、媒體宣傳、互聯網科技等舉措促進任務目標實現。
4、新"國十條"意見涵蓋了壽險、健康險、養老險、財產險、農業險、巨災險、信用險、責任險等幾乎所有的險種。分別從社會意義、產品方向、甚至政策稅務支持措施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保險業將全面進入升級發展新階段。
5、報告中第二、三、四、五、六條意見是保險業社會職能的具體體現。以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例,意見決定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健康保障計劃;支持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企業年金等業務;推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探索對失獨老人保障的新模式;發展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從政策基調上體現了更多民生關懷、解決特殊人群養老問題的舉措,以及對養老機構經營難題的考慮。
6、報告中第七、八、九、十條是從保險業自身發展角度出發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以稅優策研究為例,意見提出將完善健康保險有關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落實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統籌研究科技研發保險費用支出稅前扣除政策問題。
7、目前A股市場僅有四只上市險企,資源稀缺。如果下半年貨幣政策基調維持適度寬松,保險股的整體估值中樞有望繼續上行。我們維持保險業"看好"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