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3月20日電:“20年前,龍船的影子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造龍船一直是我的夢想,后來龍船的影子越來越清晰……”20日,記者了解到,浙江臺州仙居一位曾做過20余年木工匠的應天鐲老人,為將雕刻手藝傳承下去,斥資千萬,不惜賣掉房子,花了5年時間,實現了他的龍船夢。
背后是郁郁蔥蔥的青山,前面小溪緩緩流淌,一座長48米,寬10米的龍船坐落其中。所謂龍船,并不是真的船,而是一幢龍船形狀的四層樓房,最低層沉于水中。龍頭栩栩如生,龍眼圓睜,縷縷龍須似乎迎風飄起。
當記者在龍船所在地仙居雙廟鄉看到應天鐲時,他穿著破舊的衣服,頂著一頭亂糟糟的頭發,顧不上吃飯,正和幾名工人討論龍船裝修事宜。
“夢想終于實現了,這個過程真的太辛苦了。”采訪中,老人陷入回憶。
應天鐲出生在農村,他的父親是一位舞龍人,也是一位雕刻工匠,常在涼亭上雕刻蟠龍造型,還會做龍燈。
15歲起,他學習木工雕刻手藝,后來去往浙江、江西、遼寧等地打拼,積累了不少資金。
在外打拼多年的應天鐲在1987年回到仙居辦起了手工藝品廠,專門生產木質工藝品,出口到歐美等國,經過幾年的發展,一度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員工多達三四百名。
在這期間,應天鐲還曾擔任過當地的政協委員及私營協會副會長。不過順風順水的創業并沒有讓其滿足。
“現在年輕人都不愿意做這行了,我一直思考怎么把傳統的雕刻工藝傳承下去。”應天鐲告訴記者,20年前,造一座龍船傳承手藝的夢想便閃現在他的腦海。
隨著時間轉移,腦海中龍船的影子越來越清晰,當老人將夢想告訴家人時,兒女們都以為父親只是說說不會付諸行動。
但應天鐲卻沒忘記夢想,為了證明自己,他專門做了一艘龍船模具。“有時候到半夜了還睡不著,想著怎么把龍頭和龍尾連接起來。”他說。
半年時間,栩栩如生的龍船模型呈現在家人面前。兒女們雖不反對,但也擔憂60多歲的父親沒有如此大經歷去造龍船。
“我下定決心了,就一定要去做。”應天鐲說,2009年春天,他選定地址后,雇傭了10多名工人,便開始動工了。
老人回憶,當初先是去除半人高的刺蓬,然后挖人工湖,每天都是一身泥漿。為了節省時間,他還在龍船地邊上搭了一個簡易的棚作為零時居住地。
慢慢地,龍船漸漸成型。老人說,因為無從模仿,所以過程頗為艱難。“最難的部分是龍頭,做好樣板放上去后,再跑到下面看,不行的話再重做。”
“那些天每天爬上爬下幾十次,磨破了很多褲子和鞋子,眼睛還被竹子彈傷。”想起曾經的辛苦,老人眼眶濕潤了。
一旁,應天鐲兒媳郭麗君也頗為心疼。她告訴記者,老人曾在龍船施工到一半時因資金緊張將城區的房子賣了,到目前,已投入千萬元。
所幸努力沒白費,老人的龍船夢已經實現了。談及用途,應天鐲說,將交給兒女來打理,或將朝著旅游養生方向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