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影和華夏在廈門舉行春季新片推介會,電影局副局長毛羽向全國的院線經理重點推薦了《白日焰火》。
3月18日,原定3月21日公映的《一號目標》宣布臨時撤檔,力保《白日焰火》。
3月19日,《白日焰火》在京舉行首映式,中影新掌門喇培康親自出席并向院線要場次、向媒體要版面;新上映的華夏董事長傅若清也沒閑著,他特意向一些院線高層發了“希望重點放映《白日焰火》”的短信,當日網上還流出了兩份力保《白日焰火》放映場次的通知。
今天,《白日焰火》正式國內公映,全國排片比例超過17%,只落后于好萊塢大片《極品飛車》不到兩個百分點,首日票房有望突破千萬。
小小的《白日焰火》,到底從哪兒找來這么大的能量?居然能同時搞定電影局,中影和華夏兩大龍頭企業——關鍵這倆還是競爭對手,以及全國部分主流院線,絕對霸氣外露。
騰訊娛樂經過深入調查和采訪得知,這是因為《白日焰火》不僅占據了“天時”、“地利”,更重要的是它還占據了“人和”——該片的公映竟然涉及到電影局、中影和華夏高層的人事調整、領導喜好以及整個國家在電影層面戰略方針的變化。
在各種力量的交合之下,《白日焰火》恰好站在了歷史關口,它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天時
市場極度低潮需要“英雄”出現
“說實話,不重點推薦《白日焰火》,那又推薦誰呢?畢竟人家在國際上拿了倆大獎,說起來也算個事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線經理昨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苦笑:“這段時間市場這么淡,我們也愁,也在想轍!”
多名院線經理都持類似說法。確實,近段時間,中國電影市場處于極度低潮期:上周全國票房產出僅有3億出頭,創下2014年開年以來的新低——最高峰時單周11億多;最低單日票房產出則只有2000萬出頭,不足最高峰時(1月31日單日2.5億)的十分之一。本周前四天,情況并沒有根本性改觀,每天的單日票房產出都只有3000來萬。
這個時候,迫切需要一部有號召力的新片站出來充當“領頭羊”帶動整個市場。而今天國內雖然有《白日焰火》、《警察日記》、《英雄之戰》、《盜馬記》和《絕命航班》等5部新片同日公映,但實事求是說,這5部影片沒有任何一部具有“領頭羊”的絕對實力,矬子里拔將軍,《白日焰火》好歹在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過最高獎項金熊獎、同時還拿下了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而且是犯罪懸疑題材,可觀賞性比較高。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講,《白日焰火》是被迫沖到了一線,時機太好了,想不當“英雄”都難。
地利
“出身”江蘇當地院線排片不低于30%
3月19日,晚上流傳出了一份“關于保障《白日焰火》排片場次的通知”,其具體內容是:“《白日焰火》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犯罪言情片,定檔3月21日,同時又是我省在制片領域的一大突破……希望各影院3月21日—23日起片后前三天,以不低于排片率30%的場次來排映該片。自24日起,各影院可根據市場情況再作調整。”
該“通知”的下發者為“江蘇東方院線營銷部”,下發對象為該院線旗下的近40家影院。這份通知到底是真是假,一時在網上引起熱議,因為這種“霸氣外露”的“通知”一般都只有那些高大上的主旋律影片才能拿到,而且一般幅度不會有30%這么大,《白日焰火》這是有點兒過于牛氣了。
昨晚,記者聯系到江蘇東方院線的老總陳健全和副總陳衛,確認了這份“通知”是真的。陳衛表示,“通知”正是由他起草,之所以要給予《白日焰火》如此大的支持,有三點原因:一,近期市場需要有“領頭羊”(具體同上)。二,《白日焰火》在全國投入了2000多萬宣發費用,完全是按商業大片的規模來操作的,比如該片在整個南京地區的宣傳是地毯式的,就是所有樓宇、公交車、地鐵、大馬路上的顯示屏,江蘇衛視幾套重點節目前的預告,播放的全是《白日焰火》的預告片;而對于影院來講,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為這等于在免費為他們招攬了觀眾。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白日焰火》的主要投資方為江蘇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陳衛說:“江蘇一直是票房大省,但在制片上卻是小省,這么多年我們一直沒有制作出過幾部像樣的影片,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作為地方院線,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另外,原定3月21日公映的《一號目標》之所以臨時撤檔為《白日焰火》讓路,也是因為“地利”原因:兩部影片的主要投資方都是幸福藍集團,左手打右手又何必呢?
人和
符合新任高層領導口味
在中國要辦成一件事,光占“天時”和“地利”還不行,還得“人和”,《白日焰火》占據了不一般的人和。
先說新上任的電影局局長張宏森,這是一名“創作型領導”,出版過《陽光與蛇》、《狂鳥》、《車間主任》等多部長篇小說,還一手寫出過《西部警察》、《大法官》等影響廣泛的影視劇。作為一個創作者,張宏森深知創作者的不易,因而對《白日焰火》、《歸來》這類比較有深度、有想法的作品情有獨鐘,盡管它們相對比較文藝。
新上任的電影局副局長毛羽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和記者是校友,得瑟一下,望輕噴),對電影也有很深的情結,和張宏森算是一路人。也正因為如此,3月5日在廈門舉辦的中影和華夏春季新片推介會上,他才會重點推薦了《白日焰火》和《歸來》。據當時的一名與會者透露,毛羽當時并非以官方身份做出的推薦,而是站在行業人士和普通觀眾的角度,確實被這兩個片子給打動了,才做出的推薦。
電影局有意改變票房結構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張宏森和毛羽上任后,力圖為國產電影做更多的事情。日前,記者和張宏森有過一次將近兩個小時的長聊,作為一名創作者和一名電影局官員,張宏森背負著比較沉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為國產電影的前途感到擔憂,因為國產電影一方面要面對好萊塢的強勢競爭,另一方面又要面對觀眾和輿論的嚴格要求,進退兩難。
在這樣的局勢下,電影局試圖從今年起著力改變國產電影的票房結構。在此之前,只有諸如《泰囧》、《西游·降魔篇》、《小時代》一類的商業片比較賣座,《三峽好人》、《圖雅的婚事》、《萬箭穿心》等口碑上佳的文藝片卻很難受到市場歡迎。張宏森和他的同事們覺得,他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讓那些有品質、有口碑的文藝片獲得市場回報,這樣才能刺激投資人信心,讓整個中國電影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修煉出對抗好萊塢的“內功”。
這就是今年《白日焰火》、《警察日記》和《歸來》能受到電影局重點推薦的真正原因。
中影和華夏聯手支持
正因為獲得了“上頭”的支持,《白日焰火》的發行交到了中國電影集團手里。作為一部中等投資文藝片,能獲得中影集團的全力發行純屬小概率事件。
3月19日《白日焰火》在京舉行的全國首映式上,新上任的中影集團新掌門喇培康親自出席,并登臺向媒體要版面、向院線要排片,轟動一時。
而只要翻翻喇培康的履歷就會發現,他上任中影股份董事長之前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和現在的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是老同事。在《白日焰火》的事情上如此用力,這不僅是給老同事面子,也是中影集團有意助力電影局改變票房結構,畢竟它是中國電影的龍頭企業,最有實力去做這樣的事情。
昨晚一名院線經理向記者透露,除了江蘇東方院線,中影星美院線近日其實也收到了“力保《白日焰火》放映場次的通知”,這個“通知”由中影集團直接下發給中影星美院線、再由中影星美院線下發給了旗下各影院,同樣是要求《白日焰火》的放映不低于30%。
更有意思的是,該院線經理透露說,要力保《白日焰火》放映場次這件事情,新上任的華夏電影公司董事長傅若清也曾親自發短信給他認識的一些主流院線(如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聯、萬達院線等)高層,特意囑托給予照顧。中影和華夏是中國電影的兩大龍頭企業,彼此之間處于競爭關系,現在竟然為同一件事情暗中使勁,確實蹊蹺。不過一看傅若清的履歷:他上任前是中影股份的董事之一,原來是一家人。
結語
《白日焰火》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綜上所述,面對好萊塢帶來的強大生存壓力,新上任的電影局高層迫切希望能帶領國產電影強勢崛起。這個時候,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的《白日焰火》恰好站在了歷史關口,因此它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被一群人推到了歷史前沿。如果沒有《白日焰火》,自然會有另外一部影片來頂替它的位置;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意思。
《白日焰火》之后,五月份張藝謀的《歸來》將會享受到更大程度的優待,因為無論主創陣容還是影片質量,它都有可能創造更大的奇跡。對于現在的國產電影尤其是文藝片來講,是一個需要奇跡的年代,因為奇跡能夠帶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