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杯臨近,日前,央視《東方時空》欄目播出了“世界杯倒計時特別報道:走進‘上帝之城’”的系列節目。其中,“記者深入探訪巴西毒品交易”一段中,面對荷槍實彈進行交易的巴西毒販,央視記者以“入菜市場挑白菜”一樣的淡定態度和“介紹舌尖上美食”一般輕巧的語氣,完成了毒品從加工到銷售的過程采訪。這段采訪視頻在微博上引起網友驚奇圍觀,“姿勢水平真高,這都敢去”,“這個基層走得兇……”
這個采訪有多高大上——
用“入菜市場”的態度深入毒窟
跟毒販聊生活聊理想聊槍支型號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引發網友熱議的央視報道。
“五一”期間,央視的《東方時空》播出了一組世界杯倒計時特別報道:走進“上帝之城”。報道中,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巴西的貧民窟,包括“人人都聽說但很少被報道”的販毒。
據介紹,巴西販毒集團首領在考慮了幾個月后,同意了央視記者深入貧民窟毒販內部進行拍攝,這才有了“記者探訪巴西毒品交易,毒販持槍全副武裝”的報道。視頻中,年輕的央視記者穿著平常的藍色T恤出現在鏡頭中,帶領大家走進平常難以目睹的制毒、販毒現場。
鏡頭中,槍支隨處可見,毒販們跟記者比起來大多身強體壯。但整個報道中,記者都用一種輕盈的語氣,向大家描述“大概經過了十個有重機槍防守的關卡”,“每包一勺,每勺兩克”的毒品裝袋,“工作中不能喝酒”的特別要求。
介紹了“毒販們想要展示的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鏡頭又帶大家一睹毒品交易現場。在交易場,記者穿梭在手持各種型號槍支的毒販中,就像在菜市場問價一樣地跟毒販子搭話,展示供買賣的毒品。最后,這位記者還跟一位身上掛著兩把槍的年輕毒販“嘮起了嗑”,聊槍支型號、聊理想、聊生活。
七嘴八舌
“采訪毒販跟農業頻道介紹史丹利似的”
“采訪毒販跟農業頻道介紹史丹利似的”,“這種情節我只在電影才有見過”,“記者小哥你這么牛你家里人知道嗎?”在對巴西毒販的采訪中,記者的淡定、毒販的真實,在微博中引無數網友的“爭點贊”。
普通人看到槍,估計就不太淡定了;看到到處都是槍,估計就凌亂了;再加上到處都是持槍的毒販,網友覺得“坐在電腦前看了之后,心中都為之有一股隱隱的不安”。“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面對這個場景,都會有掉頭就跑的沖動。”
而記者的表現“就跟隔壁三哥嘮嗑似的,這樣的氣定神閑,有大將風范”。網友“@吱吱蘸海鮮醬油吃煎蛋”形容說:“問你這槍是干嘛的,就像在問這菜要怎么做著吃;說你這是什么槍,就像在說這是什么品種的芒果。真的淡定到不能再佩服!”網友“@三只金鐘仁”心有余悸地建議:“一直在擔心記者和拍攝人員。你們有家人么,有娃么,沒娃生個娃再去吧,看著太嚇人了。”
采訪的內容也讓網友感慨,認為這是央視的水準之作,做到了“向國人展示一個不一樣的外面的世界,一個真實的世界”。其中“活在當下,不去思考未來”——小時候夢想當消防員卻最終走上販毒道路的毒販的真實之言,讓網友感覺“很辛酸”,卻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我們或多或少地帶著偏見去看,其實存在就合理,只是現實問題罷了”。
幕后
“不怕死”記者劉驍騫走紅:
“我在巴西的所有報道可能都無法超越這一個”
這組采訪,讓央視駐巴西站記者劉驍騫一夜成名。很多網友在看完報道后,特意上微博找這位記者,然后“果斷關注”。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傳播系副教授“@記錄者劉堅”看過“毒販報道”后在微博中盛贊,“這是我看過的CCTV駐外記者做的最有深度、采訪難度最大的調查報道,看到了我們駐外記者的勇氣和實力。”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臺新聞部官方微博“@中傳新聞”非常自豪表示“這是我們學校的學生”!
據網友透露,劉驍騫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葡萄牙語專業,拿到了葡萄牙語高級證書,最終卻沒走專業路線,而是做了一線記者。此次報道,讓他得到母校和師長雙重肯定和贊揚。
劉驍騫在自己的微博中說,“在完成所有拍攝的那一刻,我意識到不管是之前,還是以后,我在巴西的所有報道中可能都無法超越這一個,它最大程度地匯集了所有看得見的支持和看不見的佑護。我們拍攝了里約熱內盧形形色色的貧民窟,抵達了能夠抵達的最深處,試圖展示一個最真實的,同時也不為外界所知的貧民窟。我把這個片子獻給巴西。”“讓里約自己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