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6日在法國巴黎總部宣布,包括瑞士和新加坡在內,47個國家當天共同簽署一份宣言,同意銀行間自動共享與稅務相關的海外賬戶信息,意味著打擊逃稅的全球行動取得重要突破。但瑞士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7日表示,執行宣言還需瑞士議會投票通過,甚至可能需要全民公決。
共同打擊逃稅
這一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標準由經合組織提出,今年2月獲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通過。經合組織秘書長安格爾·古里亞說,將“真正改變游戲規則”,逃稅損害國家公權力,也損害公眾對平等和財稅體系的信心。
加入這一全球行動的包括瑞士、列支敦士登、開曼群島、英國海外屬地澤西島和根西島,這些國家和地區以往因銀行高度保密而被批評為“避稅天堂”。
《華爾街日報》報道,預計歐洲國家能夠借此追回數以十億歐元計稅收。
撬開賬戶信息
過去,一國政府要打擊利用海外銀行賬戶逃稅的違法行為,要遵循的程序十分復雜。隨著瑞士和新加坡的加入,多國政府的打擊逃稅行動邁出了一大步。
經合組織稅務事務主管帕斯卡爾·圣阿芒稱:“這是被逃稅者濫用的銀行保密傳統的終結。”古里亞今年2月在一份聲明中說:“自動交換信息的新標準將提升國際稅務合作,讓各國政府在更均衡的基礎上尋求保護稅務系統的完整和打擊逃稅。”
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國際財經媒體認為,瑞士同意接受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的新標準,對“撬開”納稅人的秘密賬戶具有關鍵作用,象征著瑞士告別保護銀行客戶隱私這一幾百年來所堅持且引以為豪的傳統。
瑞士是世界最大離岸金融中心,瑞士的銀行總共管理著2.2萬億美元離岸資產。瑞士300多家私人銀行近年來承受越來越大壓力,其中一些銀行去年與美國政府簽署協議,同意配合打擊美國公民利用海外賬戶逃稅。
瑞士政府稱簽署宣言凸顯瑞士打擊稅務欺詐和逃稅的決心。瑞士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施奈德-阿曼7日表示,瑞士雖簽署經合組織自動交換信息標準的宣言,但執行宣言還需瑞士議會投票通過,甚至可能需要全民公決。他稱,瑞士認為執行新標準需遵守“專業原則”和“數據保護”規定,還應具有“互惠性”。
監控實施情況
根據6日發表的宣言,經合組織財政委員會今后幾個月將制定自動交換信息新標準的明確方針,以期獲得今年9月二十國集團財長支持,將在2015年生效。盡管簽署宣言的國家沒有公開具體實施日期,一些先期加入的國家打算在2017年9月前開始交換從2015年12月31日開始收集的稅務信息。
預計其他離岸中心將面臨加入公開賬戶信息的壓力。經合組織今年晚些時候可能列出一份不愿采納銀行透明措施國家的“黑名單”。有媒體稱,部分離岸賬戶的戶主已經把資金轉移到少數幾個抵制透明舉措的離岸中心,如巴拿馬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
相關背景
離岸中心,也叫離岸金融中心,是指任何國家、地區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幣為交易(或存貸)標的,以非本國居民為交易對象,其本地銀行與外國銀行所形成的銀行體系。二戰后,各國金融機構從事本幣之外的其他外幣的存貸款業務逐漸興起,有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因此成為世界各國外幣存貸款中心,從事外幣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活動統稱為離岸金融。歐洲美元市場就是一種典型的離岸金融中心。
瑞士是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一直視銀行保密傳統為競爭力之本。根據1934年通過的《聯邦銀行法》,瑞士銀行應防止客戶信息被第三方獲知,無論第三方是私人還是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