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日軍華北甲1855部隊的老照片現身拍賣行。這支部隊于1939年被日軍以“防疫給水”的名義設立在北京天壇神樂署。
據史料記載,該部隊與731部隊一樣,培養鼠疫菌、霍亂菌、傷寒菌等惡性傳染病菌,進行了大量人體實驗。戰后日軍迅速銷毀了全部資料,這支部隊一直鮮為人知。專家稱,這是國內首次出現這支部隊的影像資料。
近日,記者在華辰拍賣行看到了這批老照片,共計165張。部分照片顯示有大量帶有“十”字標志的物資,可見不少日本軍人和外穿白大褂、內穿軍裝的男子。其中一張照片以實驗室為背景,人物背后擺滿了實驗器具,文字注解為“于北平天壇野戰防疫部”。
根據照片文字說明,華辰拍賣行確定照片屬于日軍侵華時期在北京天壇的活動照,根據史料記載,當時駐扎在天壇的即為華北甲1855細菌部隊。
一名身穿日軍軍裝、軍銜為中尉的男子在這些照片中出現了七八次,拍賣行工作人員介紹,照片從日本征集而來,應該為這位“日軍中尉”的私自拍攝,戰敗后帶回日本,一直藏在日本民間。據介紹,照片幾經易手,原日本藏家的后代也不太清楚照片的歷史意義,只知道是“一支比較特殊的醫療部隊,在中國天壇活動”。
近日,記者約請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謝忠厚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抗戰史研究專家武月星、楊若荷教授分別對照片進行鑒定。
三位專家均認為,根據照片所拍攝的場景和文字說明來看,可以確定就是華北甲1855細菌部隊的活動照片。
謝忠厚研究員說,日軍華北甲1855部隊在華北地區還有多個分支機構,山西、濟南的分支機構還有少量零星實物、資料,唯獨北京本部沒有留下任何實物、資料,這些照片的歷史意義非常大。
武月星教授介紹,華北甲1855細菌部隊1939年建立,是日軍繼731部隊之后建立的第二支細菌部隊,研制生產鼠疫、霍亂、傷寒、痢疾、瘧疾等細菌。謝忠厚教授介紹,與731部隊一樣,華北甲1855細菌部隊也進行活人實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年的日本老兵H士兵稱,他在該部隊第三課負責飼養老鼠。1944年夏天,他被命令從位于豐臺的中國俘虜收容所押送俘虜到北海公園旁的第三課,接受人體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