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yin荡公交嗯啊校花,搡老女人的全过程,年轻的公和我做爰,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无码人妻aⅴ大片大象传媒

?

行業報告 金融 能源

行業資訊 預警 機會

產業分析 趨勢 時評

大數據 管理 營銷

創  業 項目 故事

人  物 領袖 訪談

宏觀 經濟 策略

數據 行情 匯率

政策 時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財

地產 市場 環境

商業 觀察 要聞

區域 招商 園區

企業 百科 機會

預警 國際 國內

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行業資訊 > 熱點新聞 >
撫順鋁廠被指套取5億破產補助 偽造5千職工檔案


撫順鋁廠破產后,廢棄的電解鋁車間。
 
  破產的撫順鋁廠和被下崗的廠辦集體職工,兩者間的矛盾糾葛已持續14年。職工們認為廠方曾串通他們,偽造5427份職工檔案,套取財政5個億補助,但5427名職工最終只能按照全民合同制職工標準的40%拿到安置費,以他們的假檔案套取的財政補助去向成謎。他們這些參加造假的人開始四處舉報。當地國資委干部承認,“造假是手段,目的是要錢”。官員表示,所有申請下來的錢都用到了老百姓身上,“他們四處反映問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
 
  劉國民(化名)躺在病床上,聲音極度虛弱。氟骨病和骨癌讓他骨瘦如柴。醫生說,這是他20年從事電解鋁所得的職業病。他的皮像是掛在骨頭上的一塊布。
 
  這名原撫順鋁廠的廠辦集體職工,一生都想著轉變為國企正式職工。
 
  所謂廠辦集體職工,是上世紀80年代,國企為安置返城知青和國企職工子弟就業,而增設的崗位。和廠里合同工相比,他們干活最苦,拿錢最少,沒有醫保,沒資格福利分房,就連工廠逢年過節發一網兜蘋果,他們也沒有。
 
  2010年底,劉國民以為得償夙愿。鋁廠破產,廠里以“偽造”檔案的方式,將5427名廠辦集體工改為全民合同制職工,套取國家財政破產補助資金5億余元。
 
  按政策規定,合同工每年應獲安置費1708元,劉國民原想用這筆錢看病。等簽協議時,劉國民發現,廠里只發給他們每年705元,“剩余的錢被克扣了。”
 
  5月8日,在撫順市職業病防治院病房內,劉國民感嘆不僅愿望落空,還參與了廠里的“造假”,自己的清白也丟了。
 
  套取補助
 
  偽造5427份檔案
 
  撫順鋁廠占地數千畝,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家輕、稀有色金屬冶煉加工企業。廠內各種管道、鐵罐林立,猶如一座城池。鼎盛時,廠內有分廠、分公司27個,每逢上下班,上萬名工人推著自行車,潮水般進出。
 
  劉國民在100分廠,任冶煉工,負責更換鋁陽極,每天要將鋁粉、氟化鹽、氟化鈣、氟化鎂、氟化氫倒入冶煉爐,制造出鋁。
 
  冶煉爐外,溫度七八十攝氏度。車間內黑煙彌漫。工作時,劉國民要戴口罩、眼鏡,穿特制的厚工裝,胸前掛著膠皮做的厚圍裙。他描述冶煉工的特征:“前面烤糊了,后面凍透了,出來熏黑了”。
 
  2002年企業效益滑坡,劉國民下崗,當保安謀生,閑時會去工廠轉轉,和曾經的工友聊天。
 
  劉國民聽說鋁廠即將申請政策性破產,破產后,工人會得一筆安置費,但不知廠辦集體工,是否能和全民固定工、合同工獲得同等安置方案。
 
  多次與鋁廠交涉后,撫順國資委分管領導和撫順鋁廠廠長季海軍承諾會解決問題。
 
  “一定想辦法讓大家都坐上破產的順風車。”參與交涉的劉國民記得,當時工廠和國資委領導這樣答復。
 
  而實際上,國家的安置政策,只規定了全民固定工和合同工可獲安置費。撫順鋁廠一名曾參與破產清理小組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廠辦集體職工要想獲得國家補貼,必須把檔案變成合同工。”
 
  程序是這樣的:首先要重新制作一份“職工入廠信息表”,將所有廠辦職工改為“一線混崗工”;再制作一份合同,顯示已由混崗工轉為合同工。
 
  2009年,5427名廠辦集體職工都被要求上交7張證件照,用以制作新檔案。
 
  由于大部分廠辦集體工是上世紀80年代入廠,所以還需把檔案做舊。
 
  廠里找來一名技術“能人”。他原想用濃煙熏黃紙張,但工作量太大。“多次試驗,用電熨斗熨,也能把紙烤黃。”
 
  全廠抽調了20多名工人偽造檔案。高維俊是其中一名,紙張被噴灑上茶葉水后,他負責用電熨斗將紙熨干,“紙干了就變黃,我熨了1個月零20天。”
 
  一直到2010年結束,5427名廠辦集體職工的檔案偽造完畢。高維俊說,“重新做一份假檔案是為了應付上級抽查。”
 
  上述曾參與破產清理小組的負責人證實確有此事。
 
  這一年,也是劉國民最接近夢想的一年。
 
  克扣補助
 
  2.5億少發6成?
 
  也就在這一年,撫順鋁廠破產。2010年11月5日,撫順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撫順鋁廠經營機制性矛盾和產品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加之管理不善,資產負債率394%,企業已無償債能力。
 
  劉國民以為就此能獲得安置費。
 
  他們獲得兩份文件。一份是財政部于2010年11月25日印發的撥付補助資金的通知。通知顯示,廠內職工安置等費用,先用資產變賣收入解決。資金缺口由中央財政在2010年一次性補助10億多元。
 
  另一份文件是財政部關于破產費用的測算明細,其中提到“5427人為合同制職工,撥付款項為5億多元,其中安置費2.5億余元”。
 
  按照撫順鋁廠此前發給職工的安置情況介紹,里面提到“全民合同制職工按工作年限每人每年1708元,并補發6個月3600元的基本生活費”。
 
  而劉國民拿到《解除勞動關系協議書》發現,廠里并沒有按照規定發給他們每人每年1708元的安置費。“他們只給了我們705.75元,少了1000多元”。劉國民說。
 
  劉國民還從財政部的撥款明細上發現,5427名職工享有職工醫療保險3300余萬元,拖欠工資6400余萬元。
 
  十余名廠辦集體職工向新京報記者證實,“這兩項是多申請的。”
 
  據了解,撫順鋁廠從未給廠辦職工交過醫療保險。
 
  并且在撫順鋁廠的《解除勞動關系協議書》上已寫明:原鋁廠拖欠職工的工資、醫藥費、取暖費和獨生子女費等,實行“零償還零支付”。
 
  撫順鋁廠除了有合同工外,還有一批全民固定職工。全民固定工丁世云發現,廠里在這方面的錢款申請上也有問題。
 
  財政部的撥款明細上顯示,撫順鋁廠全民固定職工享有養老保險8000多萬元、醫療保險為1900多萬元。
 
  丁世云告訴記者,廠里從沒拖欠過全民固定職工的養老和醫療保險,“這屬于超額申請的費用。”
 
  對于撫順鋁廠多申請破產補助,記者電話聯系廠長韓國慶,韓聽完情況后掛了電話。記者電話聯系國資委主任趙鳳翎,趙稱正在開會,不方便回答。
 
  隱瞞轉制
 
  未履行勞動部轉制文件
 
  拿不到錢,劉國民很氣憤。他氣憤不只是因為拿不到錢,也不是因為廠里偽造了他“合同工”的身份騙了補助又少給他錢;而是因為在12年前,他就可以轉為“合同工”,但廠里沒給他轉。
 
  1992年,新一輪的國企改革在全國推行,試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一年,撫順鋁廠新進的職工,簽訂長期聘用合同,身份成為全民合同工。
 
  在這一年,為了深化勞動制度改革,勞動部下發46號文件《關于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第五條規定,“原使用的城鎮集體混崗工改為勞動合同制職工”。
 
  撫順周邊,撫順新鋼、特殊鋼廠等國企的集體混崗工,均陸續轉為全民合同工。
 
  撫順新鋼鍛造工尹秀紅告訴新京報記者,她原本是鋼廠廠辦集體混崗工,1992年,全廠900余名混崗工全部轉為了合同工。
 
  而撫順鋁廠沒有一點動靜。
 
  劉國民他們曾統計過,在5427名集體工中,超過3000人屬于混崗工,其中大部分是返鄉知青。
 
  所謂混崗工就是,那些屬于撫順鋁廠下屬勞務公司的集體工們,被抽調進鋁廠,從事一線冶煉工作,即混崗混編。
 
  而鋁廠的全民固定工、合同工,則主要從事行政、管理和后勤等工作。
 
  1993年,隔了近一年,劉國民他們才從附近鋼廠聽說,國家有用工改制的政策。他們向廠里反映,得到廠里的回復是,會給他們轉,但人數眾多得分批轉。就此沒有下文。
 
  2002年,撫順鋁廠效益下滑。集體職工開始下崗。劉國民便在這時下崗。
 
  劉國民這些集體職工又開始向廠里反映問題。他們要求廠里給說法,為什么集體職工先下崗。接著問題又繞回到10年前,為什么1992年不給他們轉合同工。
 
  2003年,副廠長黃永純告訴集體工談判代表廖和平,“如果把你們轉為合同工,全民固定工工資每人要降50元。”
 
  上述說法也得到撫順鋁廠一名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員的證實,“當時工資總額是定額的,如果把集體混崗職工轉為合同工,無疑要增加開支。”
 
  對此,記者多次致電撫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表示此事應該問詢撫順市國資委。國資委下屬部門改組處一名負責人表示,“這個問題太復雜,涉及一個統一口徑的問題,不便回答。”
 
  官方答復
 
  “多要的錢統籌使用”
 
  獲得和全民合同工相同的待遇,是劉國民長久的心結,也是張恩山的心結。
 
  張恩山,劉國民的同事,兩人曾在同一個勞務公司,劉國民調入100分廠,張恩山則到110分廠任冶煉工。
 
  張恩山出身地主家庭,20歲初中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被下放到撫順縣海浪公社,成為遼寧省1957798名知青中的一名。
 
  1979年,返城,作為撫順鋁廠職工子弟,張恩山被分配至撫順鋁廠廠辦集體企業服務總公司(后改為勞務公司)。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國各地的國企均創辦了大量廠辦大集體企業,這些集體企業與主辦廠一樣,進行生產經營。
 
  檢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遼寧共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廠辦大集體1433戶,涉及職工53.6萬人。這些廠辦大集體企業在安置返城知青和國企職工子弟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被政府譽為“中國就業蓄水池”。
 
  盡管吃上了國庫糧,廠辦集體工發現與全民固定工相比,兩者福利待遇相差甚遠:
 
  集體職工沒有醫療保險,每年漲一級工資,全民固定工漲21塊錢,廠辦集體工只漲7塊,“逢年過節發福利,固定工能領肉、蛋、水果,我們一點東西都沒有。”張恩山說。
 
  集體職工不能參與福利分房。他們找對象也成為老大難,“女的先找固定工,最后挑剩下了才找我們集體工,就跟現在的白富美配高富帥一樣。”今年50歲的廠辦集體工王世軍說。
 
  彼時,王世軍和父母兄弟七八口人擠住在三四十平米的平房里,“相親時,姑娘看一眼住處,就黃了。”直到32歲時,一名離異帶小孩的女人才答應嫁給王世軍。
 
  2010年撫順鋁廠破產后,劉國民、張恩山等職工發現依舊無法轉變為合同工,無法拿到合同工的安置費后,部分廠辦集體職工開始陸續進京,反映問題。
 
  2013年12月30日,張恩山再次進京反映問題,同行的還有廠辦集體職工于泉、王晶晶 (微博)等11人。他們被送回撫順后,今年1月3日下午,撫順市國資委干部丁虹和信訪局官員與11名職工溝通。
 
  于泉他們提供的一份錄音資料顯示,撫順市國資委干部丁虹當時對他們說,檔案造假的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全廠職工的利益,“造假是手段,目的是要錢”,多要到的錢,要進行統籌使用。
 
  撫順市國資委副主任李華忠對記者表示,所有申請下來的錢都用到了老百姓身上,“他們四處反映問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
 
  對于為何更改職工檔案,李不予置評。
 
  5月8日,張恩山和諸多工友來到撫順市職業病防治院,探望工友劉國民。三天前,廠辦集體工劉國民被檢查出骨癌。
 
  病床上,劉國民瘦骨嶙峋。
 
  5月18日,劉國民病逝,他最終都未能轉成合同工,未能享受到合同工的待遇。
分享到:0  時間:2014-06-11 來源:靈核網整理(011088.cn) 

版權聲明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
關于靈核網 | 人才招聘| 免責聲明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意見反饋|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運營公司: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專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提供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
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翠微中里14號樓    北京市大興區天華大街5號院綠地啟航國際12號樓
400熱線:400-998-1068(7*24小時)      傳真:010-82894622轉608      E-mail:lhwscb@011088.cn      QQ:1342340450/1602788672
總部:010-82894622      市場部:010-56290519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377號 靈核網 版權所有 靈核網數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