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海門江心沙農貿市場居民出租屋火災,死3人; 5月7日,海門秀山西路康泰電腦繡花有限責任公司火災,死4人……
今年以來,我市較有影響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近期又接連發生如皋金元亞麻廠火災、海安華潤食品在建冷庫火災以及市區鐘樓廣場空調冷卻塔火災、躍龍路一廣告牌失火、源祥大世界廚房火災等事故。“各種類型的火災事故發生,凸顯了我市從城市到農村,從企業到家庭,各個社會層面火災防控形勢不容樂觀。”市公安局近期召開的消防安全工作緊急會議上,相關負責人如是評價。
消防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市119消防指揮中心接到火警3256起,搶險救援441起,社會救助285起,搶救被困人員238人,疏散被困人員591人,直接財產損失1300余萬元,搶救財產價值8億余元。
令人痛心的是,今年以來我市因火死亡14人,受傷12人,其中,先后有7名80歲以上的老人因為臥床吸煙、燒灶做飯用火不慎或是電熱毯等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在火災中死亡。
今年以來,我市火災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財產損失數這四項火災指數,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一直以來,我市的消防安全形勢相對平穩,但近期接連不斷的火災事故,再次提醒人們——火災形勢平穩是個不折不扣的“易碎品”。
市消防支隊防火處處長許丹表示,“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致災因素明顯增多,發生火災的幾率也呈上升趨勢。 ”
從國內外統計數據觀察,經濟發展階段與火災形勢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帶來人口、建筑、生產、物資的集中,使火災更易發生;各種新型材料的應用使可燃物種類增多,燃燒形式及其產生物更加復雜,火災有毒氣體危害問題突出。此外,各種新能源和電器產品的使用導致火災起因更為復雜、多樣和隱蔽;高層、復雜、超高建筑的增多使撲救難度增大。
“從歷次檢查情況來看,我市還存在不少實體性火災隱患,有些甚至符合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標準。 ”市消防支隊宣傳科科長戴啟和介紹,近年來,我市高層、地下、大體量大空間建筑數量急速增加,導致火災防控難度不斷加大,方天大市場、川姜疊石橋地區、海門三星地區“家庭式”作坊等區域性火災隱患積重難返,“三合一”“多合一”“城中村”等火災隱患不斷增多;農村消防基礎薄弱,“小火亡人”的情況時有發生……“致災因素的增加,并不一定導致火災的必然發生。歸根結底,導致火災事故頻發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許丹說。比如,個人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消防安全技能欠缺,發現火災隱患能力薄弱,單位消防安全監管不落實等,都是導致隱患發生的重要原因。“這就要求全社會對消防工作高度重視,對于經濟發展,消防安全也是一種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