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青田縣海口鎮,位于甌江最大的支流——大溪的下游。肆虐整個麗水市的洪水,在這里完成最后的瘋狂。
海口鎮像一口鍋,13個自然村盤在“鍋”的周圍。其中,有4個村落,位于“鍋底”,分別是南安村、界阜村、麻埠村,還有鎮政府所在的海口村。
從昨天凌晨開始,突如其來的洪水加上豆大的雨水,在短短2個多小時內,使這4個村的路面積水達到了1米以上。洪水漲得實在太快。到凌晨5點,4個位于“鍋底”的自然村平均積水已達2米多,大多數群眾來不及轉移,被困水中。
據海口鎮鎮政府統計,整個海口鎮被困群眾達到4500人左右。
58歲的繆岳池是麻埠村的村民,幾十年來靠打魚為生,有一艘小漁船。
從早上6點多開始,老繆就駕駛著漁船一趟趟穿行在被洪水淹沒的村道上,運人、運水、運食物。
老繆說,自己開了這么多年漁船,第一次把船開到了村道上。“從沒見過這么大的洪水,這么多房子被淹了,看著讓人心疼。”
從早上到中午,村里的洪水不斷往上躥。“起初,水位只有半層樓這么高,后來躥到了一樓的門沿。”再后來,有一次經過村里的小學時,老繆發現校門已經被淹了大半,學校操場上的籃球架也看不到籃圈了。偶爾,洪水中還會泛起一陣陣機油的味道,老繆說,那是原本停在路面上的汽車被水整個淹沒后,開始漏油了。
水越漲越高,漁船救援的范圍也逐漸擴大。老繆大清早出門后,一直就沒回家,餓了就啃幾口面包,渴了喝幾口礦泉水。“老婆打來好幾個電話讓我回去,家里的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都被淹了,一個人搬不上去。我說算了,這里還有更重要的事。”
昨天下午5點半,錢江晚報記者跟著老繆在臨時設立的救災中心領了食物和水,趁著天還沒黑,再次給困在洪水中的村民送去。
一路往前,渾濁的洪水里漂浮著各種雜物,斷落的樹枝阻礙著漁船前行;頭頂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電線,不時要低頭避讓。
住在平房里的村民都已經轉移到了地勢高的地方,或者投靠到了住樓房的親戚家。而那些住在二樓以上的村民,看到我們過來,都會從窗戶里伸出塑料袋或者籃子,老繆就裝上水和方便面再傳回去。
為了盡量靠近村民,老繆不時地要拿用鉤子鉤住樓房的窗沿,固定住漁船。有時水流太急,船就會撞上墻壁,留下幾道擦痕。“換作平時,我肯定心疼死了。”老繆笑著說。
我們一路來到海口村的海校路,路兩邊都是樓房,中間只留著五六米寬的一條水道。家住57號的一個男子看到船,大聲地喊著老繆。
男子不要水,也不要食物。他從窗戶上用吊籃送下來一個熱水瓶。“對面房子里有個孩子要泡奶粉,你把這個熱水瓶幫忙送過去吧。”男子說,這是家里僅剩的熱水,本來想用來泡面。“剛知道那邊有個沒滿周歲的小孩子要用,這個水一定要給他們。”
他說,從昨天上午開始,這里就斷電斷水了,而大部分人家的廚房位于一樓,也被水淹了,于是,開水在這里成了奢侈品。“我們可以干著吃泡面,那邊的孩子不能等。”男子說,很多家里還有開水的人家,都自愿把開水省下來送給有需要的村民。被洪水阻隔的鄰里,沒有被洪水隔斷鄉情。
昨晚7點,洪水開始消退。重新回到地勢高處的記者給困在鎮政府辦公樓里的鎮委書記葉祖康打了個電話。葉祖康說,相比白天水勢最高的時候,積水已下降了1米左右。“聽說晚上10點左右,還有一次洪峰要過來,我們決定還守在這里。”
晚上8點半,被困了十幾個小時的4000多名居民基本分到了食物,又一批蠟燭和手電筒剛剛運到救災中心,由救援人員再次送進去。
截至記者發稿時,整個海口鎮共轉移群眾1000余人,未發生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