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23日消息 據報道,最近這兩天,有一條微博在網上被多次轉發,內容是:僅2010年,中國無償獻血者高達1180萬人次,無償獻血量達到3935噸。紅十字會200毫升一袋血賣給醫院200元,醫院賣給病人則為500元。只此一項,中國紅十字會獲利39.35億,醫療衛生部門獲利高達上百億元。”
無償獻血量3935噸、紅會獲利39.35億,這意味著一袋200毫升的血液就能獲利200元,無償獻血得來的血液在血站一轉手就全部變成了利潤,聽起來確實有些驚人。這樣一條消息,再次把紅十字會推向風口浪尖。那么,消息是否屬實?紅會是否存在利用無償獻血獲得高額利潤的現象?
被轉發的微博中提到的數字來源于前衛生部長陳竺,2011年2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中國獻血總量從1998年的1000噸增加到2010年的3935噸,年無償獻血總人次從30萬增長到1180萬,自愿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的比例已從5.47%上升到99%,穩步實現從計劃無償獻血到自愿無償獻血的轉軌。”
無償獻血大都通過血站或者血液中心來進行,中國紅十字總會相關負責人在給中國之聲的文字回復中表示,說紅十字會賣血獲利39.35億元的說法嚴重失實:
中國紅十字總會相關負責人:根據獻血法規定,多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只參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和表彰工作。中國紅十字會在參與無償獻血工作中從不收取任何費用。對于血液的采集、化驗、保存和使用等工作均不由紅十字會負責,全國各級血液中心和血站也均不隸屬于紅十字會。
無償獻的血沒有一個環節經過紅十字會,所以從中獲利,也就無從談起。
但疑問依然存在,老百姓想不通,既然說是無償獻的血,為什么用的人還要花錢呢?
市民:獻的時候沒有什么想法,獻過以后,你會覺得病人在醫院用血還是花錢買的。
市民:我們獻血就是獻愛心,這個血就承載了我們的愛心流向了需要的人的身上,你用無償的方式獻了血,可是被有償的使用了。
對很多人心里的這個疑問,合肥市血站相關負責人龐宵解釋說:
龐宵:很多對無償獻血有個誤解,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無償獻血用血的時候反而需要花錢?會覺得血站是個暴利的機構。這種觀念是不對的。為什么無償捐獻的血液會產生費用。其實血液從采集到用到病人身上經過了很多環節,血液依然是免費的,但是增加了血液儲存、采集、分離、檢測、運輸的成本。
一袋200毫升的血,經過諸多環節的處理,需要的花費是很多醫生都很熟悉的。
醫生:這血不是獻出來就可以用的,要經過檢測加工之后才能夠用的,這個過程有一定的成本,這一袋血,就達到一百六七十塊錢。
血液處理成本從相關的文件中也能找到依據。根據衛生部和國家發改委2005年發布的《關于調整公民臨床用血收費標準的通知》,“血站向醫療機構供應血液的價格包括血站采集、儲存、分離、檢驗的費用。全血收費標準全國統一為每200毫升220元。”此外,在臨床用血時,醫療機構還要根據各地規定的價格,向患者收取配血費和儲血費。除此以外,血站和醫療機構不得收取其他費用。
此外,為了鼓勵無償獻血,我國還出臺了一系列規定,比如無償獻血免費用血、直系親屬也能享受等量血液無償供應等。對于獻血達到一定數量的人,可以享受“終身免費用血”。不過,說到這,很多人還有疑問,為什么沒有參加過無償獻血的人用血的時候還要再繳一筆互助金,因為這樣算起來,就遠遠高于醫院處理血液的成本。
龐宵說,對于無償獻血達到一定數量的人,確實是終身免費用血。
龐宵:獻血者獻血滿1000毫升可以終身免費用血,直系親屬或者配偶可以等量半價用血,這需要在醫院墊付相關費用,隨后攜帶相關證明到血站進行用血償還。
對于本人和直系親屬都沒有無償獻血經歷的人來說,在遇到用血的情況時,按照部分省份的規定,需要繳納一定數量的用血互助金。比如遼寧省實施《獻血法》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實行無償獻血互助金制度”,臨床用血的公民,本人未獻血,其配偶和直系親屬未參加無償獻血的,按照國家規定的醫療臨床用血收費標準的三倍交納互助金。
在中國衛生法學理事會理事鄭學倩看來,這筆費用也并非是醫院用來牟利。
鄭學倩:比如說你不獻血,別人獻血,雖然我們國家是無償獻血的,但是很多比如說單位什么的獻血吧,都要適當地給獻血的人一些營養費用,這部分費用你也沒有承擔,你也沒有獻血,所以說你要適當地多承擔一些,包括給獻血的人這些營養啊,照顧啊,等等這些費用。他們原來可能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另外他們也是鼓勵大家也是去獻血,而不是支付這些費用。
可以說,從無償獻血到最終臨床用血,各項成本十分復雜,我們相信血站和醫院不會胡亂收費。不過,要想打消公眾的質疑,未來我國臨床用血的各項收費標準也應該更加細化和公開,用透明合理的收費讓患者安心用血,如此也能更好地體現無償獻血的公益性,讓參與無償獻血的人們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