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關部門及專家組正全力查找鄭州西三環前14次塌陷原因時,昨天,中原路與西三環交叉口處再次塌陷。
事故發生后,由鄭州市政府聘請的第三方專家組趕赴現場勘測,并召開專題會。一名專家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稱,就目前的勘測結果判斷,深層出水點距塌陷地點很遠,具體位置待定。他透露,明天,西三環中原路或將全面整治,要動“大手術”。
現場
西三環路面發生“第15塌”
從今年5月份起,西三環便開始“塌塌不休”。9月4日起,鄭州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探尋塌陷原因。而昨天早晨,中原路與西三環交叉口處再次發生塌陷事故。
據不完全統計,這已是西三環的“第15塌”。塌坑位于中原路西三環東南方快車道上,距離9月2日、9月15日的塌坑約10米,塌方面積約10平方米,坑深3米多。
圍擋設立后,該路口西向東3個快車道兩個被占,南向北也僅剩一個車道,交通擁堵。據附近執勤交警介紹,早高峰時,他們出動10名交警維持交通。
塌陷后,鄭州市華潤燃氣負責人和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負責人均表示,這處塌陷和他們沒有直接關系。
鄭州市政府安排“中水電鄭州市三環路快速化工程”組織搶險隊,立即挖開路面,查找塌陷原因后馬上回填。
昨天下午2點,這個塌坑被填平,晚上已恢復通車。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一名負責人介紹,之前的兩處塌坑也已基本填平,預計近日可撤擋通車。
專家
“雷區”不動“大手術”,還得塌
昨天臨近中午,某研究院一位地質專家趕到塌陷現場后表示,此處塌陷的原因,與9月2日、9月15日的塌陷原因基本相同。
“都是淺層徑流與深層徑流共同作用的結果。”該專家說,一定區域內管線越多,出現地表下沉的可能性就越大。出現大面積空洞,肯定是因為地下存在不密實區域,加之水流沖刷,形成空洞。
該專家稱,如果該“雷區”不動“大手術”,還得塌。不過,塌陷會集中在曾多次開挖的地方,從未施工過的原土區域塌陷的可能性較小。
“您的意思是,回填不實的人造因素也是造成屢屢塌陷的原因?”河南商報記者問。
“我只能說,回填不實或為誘因。”隨后,該專家以第三方專家要保持中立、不能透露個人信息、不能隨意接受采訪為由,終止了采訪。
專訪
深層出水點
可能與“雷區”距離很遠
昨天下午5點20分左右,第三方專家組中的一位地質專家接受了河南商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采訪中,該地質專家稱,中原路西三環多次塌陷,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他說,中原路西三環管線復雜,縱橫交錯,不同土層高度就有不同管線,深度從地下1米左右至10米左右不等,包括通訊、污水、自來水等如此多的管線存在,會造成地層結構破壞,此時該路口地下就相當于“蜘蛛網”,裂隙會隨著管道壁產生,這時地下如有滲漏水源,就會把土質帶走,形成空洞。
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就目前的勘測結果判斷,深層出水點距離中原路西三環交叉口很遠,詳細地點在哪兒,目前還不能確定。
他稱,接下來,他們會先確定西三環方圓約100米范圍內的不密實區域,用地質雷達探測,確定深層出水點位置后制定方案,進行注漿等加固處理,“之前考慮到交通壓力,中原路西三環全面整治還停留在計劃階段,不過,看目前的情況,明天或將進行全面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