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6日凌晨消息,外媒刊文稱,長久以來人民幣一直都在拴在美元的“馬車”上,但隨著發達國家的各大央行開始分道揚鑣,中國迅速發現,人民幣傾向于會因此而“暈車”。
有些分析師發出警告稱,日元和歐元目前的下跌走勢正在加大中國所面臨的壓力,要求其需要采取行動削弱人民幣,而這種行動會對全球經濟都形成沖擊。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圍繞每日定盤價最高上漲或下跌2%,這種機制令中國人民銀行能夠有效地控制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但對于人民幣兌其他主要交易對手的匯率來說則并非如此。雖然今年截至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下跌了1%左右,但最近以來兌日元匯率則已經上漲至歷史新高,兌歐元匯率也已經觸及十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過去多年時間里,人民幣在世界的大多數地方都幾乎無人關注,但現在人民幣的應用范圍則已經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
據摩根大通編制的一項指數顯示,自2013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已經上漲了15%以上。不算中國香港,歐元區是中國內地最大的交易對手,而日本則排名第三。
雖然人民幣估值過高并非一種被廣泛持有的觀點,但根據研究公司Lombard Street Research作出的估測,目前人民幣已被高估15%到25%;隨著中國轉變目前的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模式,未來人民幣將會貶值。中國的目標是,利用消費的增長來抵消投資的下降,但這種再平衡措施預計需要歷經多年的痛苦改革才能完成。
與此同時,Lombard分析師查爾斯·杜馬斯(Charles Dumas)在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提高出口以促進經濟增長是中國經濟萎靡的“唯一治標藥物”。
最近以來,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央行政策變化帶來了市場波動,而中國的外匯管理體系使其容易受到這種波動的影響。上周,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擴大其資產購買計劃,而在該行作出這一決定的不到兩天以前,美聯儲則剛剛宣布終結其量化寬松計劃。其結果是,日元匯率大幅下跌,兌美元匯率在本周早些時候觸及每美元114日元的七年新低。
類似的,自歐洲央行推出一系列非傳統的政策措施以抵御通縮以來,歐元匯率也一直都在下跌。目前,歐元兌美元匯率已經觸及自2012年夏以來的最低水平。
日元和歐元匯率看起來已經陷入了一場“逐底”競賽,過去六個月時間里這兩種貨幣兌美元的匯率都已經下跌了10%。而與此同時,日元和歐元兌人民幣匯率的跌幅則甚至還要更高一些,均達到了12%。
同時,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正在繼續放緩,最近一個季度的GDP增長率創下了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雖然出口增長在9月份有所加快,但這些數據受到了虛假發票——這是用來規避中國資本控制措施的老伎倆之一——所帶來的膨脹影響。
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Richard Iley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美元繼續走強,則中國人民銀行將會面臨迅速加大的壓力,迫使其再度采取行動令人民幣貶值。”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中國人民銀行或許會采取降息措施來幫助刺激國內需求。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常建預測,中國人民銀行將會降息兩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底以前,而另一次則是在2015年第一季度。
但是,許多分析師都認為,對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來說,未來最有可能的發展道路是其將會持穩,而并非大幅貶值。加拿大豐業銀行的外匯策略師Sacha Tihanyi認為,就實現中國的經濟過渡目標而言,穩定性比匯率更加重要。他指出:“擾亂金融市場 和促進資本流出是最不該做的一件事情,而(促使人民幣)貶值的政策將會帶來這種后果,這與中國政府的政策偏好不符。”
事實上,在這個特殊時期,人民幣的新一輪貶值可能是中國領導最不應該考慮的手段。北大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說,美聯儲債券購買計劃的結束肯定將使資金流出新興經濟體。在必然受到影響的國家中,中國排在前幾位。??
在今年的頭幾個月,中國政府打擊了通過借入美元來賭人民幣升值的投機者。這種行為被稱為“融資套利交易”。然而,從總體上來看,資金在朝另一個方向流動。在第三季度,資金外流使中國外匯儲備意外減少1,000億美元。還將有更多資金流出中國。在過去五年里,中國借款人依靠廉價的美元大賺特賺,其中很多借款人都來自香港。??有些人認為,中國在全球融資套利交易中的份額接近2萬億美元,或許近期借給新興市場的資金有半數都流向了饑渴的中國借款人。?令人擔憂的是,在流向中國的貸款中,大約五分之四的還款期限都不到一年。由于美國加息(或許明年就會開始),其中的部分貸款可能會變成虧本買賣,而銀行可能會拒絕展期。
花旗集團(Citigroup)的吉列爾莫·蒙迪諾(Guilermo Mondino)和大衛·魯賓(DavidLubin)指出,美國短期利率升高和人民幣“震蕩加劇”的結合,可能導致“大量資本流出中國”的“危險局面”。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承諾,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使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上。當投機者想要退出中國的時候(無論是在美聯儲加息之時還是之前),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把資金撤走。顯然,中國政府無法強迫他們服從其外匯規定。
還有一個問題則是,貨幣政策在提振出口的問題上將起到多大效果。在日本政府推出“安倍經濟學”的理念時,市場對這個問題的想法曾出現過偏差。在當時,許多分析師都擔心韓國出口將會受創,原因是日元走軟會導致消費者改為購買日本的產品。但從后來的經驗看,許多日本出口商都選擇維持產品的美元價格不變,從而將多出來的日元作為公司盈利,或是將制造業務轉到海外市場上。雖然韓元兌日元匯率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已經上漲了三分之一,但韓國的出口卻已被證明是頗具回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