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這個夢想,就是堅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致力于亞太繁榮進步;就是繼續引領世界發展大勢,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就是讓經濟更有活力,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暢,人與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
有責任創造和實現亞太夢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的主旨演講。習近平強調,當前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堅定不移把改革事業推向深入。中國發展將給亞太和世界帶來巨大機會和利益。中國愿意同本地區各國攜手實現亞太美好夢想。
上午9時,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步入會場。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指出,亞太地區匯集了古老文明和新興力量,這里的發展動力強勁,這里的未來前景光明。亞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亞太發展前景取決于今天的決斷和行動。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這個夢想,就是堅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致力于亞太繁榮進步;就是繼續引領世界發展大勢,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就是讓經濟更有活力,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暢,人與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我們要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更大努力。我們要共同建設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攜手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不斷發掘經濟增長新動力,精心勾畫全方位互聯互通藍圖。
中國發展給亞太帶來機會和利益
習近平強調,當前,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呈現出新常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就要為創新拓寬道路,就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們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對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也是對社會活力的解放,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同亞太和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中國將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太和世界。中國發展給亞太和世界帶來的機會和利益是巨大的,帶來的商機是持久和無限的。隨著綜合國力上升,中國有能力、有意愿向亞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中國愿意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早投入運作,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為亞太互聯互通、發展繁榮作出新貢獻。中國歡迎亞太工商界人士積極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共享中國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
攜手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
習近平最后指出,展望未來,世界和亞太的發展繁榮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面臨更為復雜的風險挑戰。亞太各方應該順應時代大潮,攜手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共襄區域合作盛舉,共創亞太美好未來。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主題是“亞太新愿景:創新、互聯、融合、繁榮”,來自亞太經合組織21個經濟體、其他17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余名工商界人士參加本次峰會。據新華社
解讀
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
解讀:
在把“新常態”作為執政新理念關鍵詞提出6個月后,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他表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題為《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向包括130多家跨國公司領導人在內的世界工商領袖們,闡述了什么是經濟新常態、新常態的新機遇、怎么適應新常態等關鍵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說,今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及“新常態”。今天的APEC演講標志著,習近平“新常態”之論進一步成形。
“‘新常態’是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智慧在APEC北京會議上留下的重要思想印記之一。”盧鋒說。
“中國經濟新常態意味著不能以過去的眼光衡量現在的中國經濟。”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說,習主席演講中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三個特點,以及新常態下新機遇新希望的論述,讓人耳目一新。
“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加多元”“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習近平用一組組事實,表明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依然充滿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未來帶給亞太和世界的機會和利益巨大,提供的商機持久且無限。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說,中國經濟正從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增長型,這一轉換為中國經濟的未來增加了內生動力,也將給亞太地區和世界帶來巨大機會。
未來中國對地區經濟增長的絕對貢獻量也會越來越大,是拉動亞太經濟增長的重要和關鍵因素。達比海外投資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范李察說:“我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
習近平在演講中闡述新常態時也提醒,新常態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他強調,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雖然習近平沒有具體解釋什么是“新矛盾”“新問題”和“潛在風險”,但專家們對他的上述判斷普遍有共鳴。
盧鋒具體地指出了新常態化過程中可能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風險,比如房地產的“去泡沫”、影子銀行與地方債務的“去杠桿”、產能過剩“擠水分”等等,都是對早先累積的失衡因素和矛盾的調整和化解。
闡述全面深化改革著力點
“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
解讀:
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為創新拓寬道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主席對全面深化改革著力點的闡述,引發廣泛關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說,這四個方面層次分明:第一個層面從微觀著手,強調從供給端為新常態提供支撐;第二個層面強調創新,著眼從供給的中長期尋找新動力;第三個層面強調開放,從外部引入活力進而推動改革;第四個層面突出改革的落腳點和發展目標,即各項宏大的戰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民的福祉。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說,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積極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都是改革進一步深入推進的體現,旨在打造中國開放的升級版和擴大版。
提出亞太大市場應加速一體化
“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
解讀:
習近平主席提出亞太伙伴關系、亞太命運共同體和亞太精神,為亞太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唐國強認為,習近平主席站在全球戰略高度透徹分析了亞太形勢和地位,以及亞太地區作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在世界格局中地位不斷上升的趨勢性,提出了初具輪廓的亞太大市場應該加速一體化的緊迫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認為,習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設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為實現亞太夢想指明了道路。攜手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模式,發掘經濟增長新動力是亞太合作的新增長點,勾畫全方位互聯互通藍圖將為亞太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驅動力。
阮宗澤說,當前,中國對亞太和世界的貢獻既體現在惠及周邊、亞太和世界的外交方針、政策和理念中,也體現在對亞太和世界經濟、貿易、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上。參會的工商界人士從習主席演講中看到他們下一步謀篇布局的重大機會。
習近平主席在去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倡導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本次會議上,他宣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已邁出實質性一步。南開大學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介紹,中國這種扎實推進的舉措,贏得與會者熱烈掌聲。
“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中方用實實在在的措施回應了國際社會的期待,將為亞太乃至世界的持久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劉晨陽說。據新華社
數字
21次提及“改革”
習近平數千字的講話中,“改革”、“開放”、“區域合作”、“互聯互通”等是提及最多的關鍵詞。
“改革”共在講話中被提及21次。習近平說,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14處提及“開放”
“開放”也有14處提及。“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習近平說。
11次提及“合作”
“合作”也被11次提及,習近平談到,亞太大市場初具輪廓,各種區域合作機制蓬勃發展,新倡議、新設想不斷涌現。
9次提出“互聯互通”
習近平在講話中9次提出“互聯互通”。他倡議,我們要精心勾畫全方位互聯互通藍圖。
內存
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
工商領導人峰會是亞太經合組織系列會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舉辦,是各經濟體領導人與工商界開展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工商界活動。
1996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商業論壇在菲律賓舉行。這是亞太經合組織首次舉辦這類論壇。此次會議被視為工商領導人峰會的前身。1997年11月,第一次以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命名的會議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此后,工商領導人峰會每年舉行一次。
工商領導人峰會主要探討亞太地區當前面臨的社會經濟等熱點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每年一些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領導人都受邀與會,讓工商界精英人士有機會同政界領導人共商發展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