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去團結湖地鐵從哪邊走?”昨天下午,65歲的孫秀榮正戴著紅袖標不厭其煩地為行人指路。每小時,都有幾十人向她問路。從上午到下午,孫秀榮話不停,嗓子也啞了。
在APEC期間,每天上午8點半,孫秀榮都準時到崗。戴上紅袖標,一邊幫助社區居民疏導交通,一邊為行人指路。孫秀榮說,他們社區離團結湖地鐵站非常近,因此人流量也較大。每天都有人問她銀行、商店、地鐵在哪里。如果行人想去的地方,孫秀榮不知道。她就會把這個位置記下來,回去把它找到,方便今后的指路工作。
到了中午11點半,孫秀榮才能回家休息。“媽,您別做飯了,咱在外面簡單吃一口吧。”孫秀榮還沒到家,就接到了兒子的電話。孫秀榮說,由于每天要當志愿者,中午經常不能為孩子做飯,好在家人都特別支持她的工作。于是,APEC會議期間,少了孫秀榮做的午飯,全家人都只能在外面吃點,又開始下午的工作。
從農展南路到長虹橋,都是社區志愿者的值勤范圍,孫秀榮除了在自己的崗位上值班外,還要清理社區周邊的垃圾和小廣告。7日那天,風很大,孫秀榮穿著棉服走在街上還是覺得凍透了,即便這樣,她也咬著牙堅持站了3個小時的崗。“志愿服務看似輕松,堅持下來不易。”
一直到13日,APEC會議結束,孫秀榮的志愿工作才結束。但孫秀榮說,她從2008年起,就開始堅持做志愿服務,就是希望為北京人爭光,為國家做點事兒。如今,能參與APEC會議期間的志愿服務,她感到特別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