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11月20日消息 據報道,從11月17號晚上開始,一則“河南南召200萬斤晚秋黃梨滯銷,果農無奈將黃梨喂豬”的消息被多家網站轉載,隨后引起各方的關注,不少外省的客商和網友紛紛趕往南召希望能夠收購黃梨,獻出一份愛心。可是,這些愛心人士趕到南召卻發現情況并非如此,當地的黃梨滯銷是一則夸大事實的假消息。滯銷沒有那么嚴重,黃梨也沒有拿去喂豬,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河南南召縣留山鎮,見到了網上照片中提著籃子把黃梨喂豬的當事人。這位果農解釋說,喂豬的都是壞掉的黃梨。
果農:對于網上發的我也看了,至于喂豬那個事真不真哩?確實也不太真,這個不能相信。喂豬的事是喂豬的也多,有的壞掉吃不成的,半邊壞掉的不好的,我把它喂豬了。好的梨沒有,好的誰舍得喂,種著不容易,能賣的都賣了。
從前天開始,來自湖南、浙江和河南省內的眾多客商看到這則消息后前來收購黃梨,湖南客商誼先生說,他看到網上“果農拿果子喂豬”的消息后非常痛心,于是就和朋友們驅車趕過來看看。但在這里并沒有看到網上宣稱的200多萬公斤黃梨滯銷和黃梨喂豬的“痛心場面”。誼先生表示,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幸虧沒有帶著大車過來:
誼先生:這兒梨滯銷,我們過來解決賣著難的問題,后來誰知道是這個情況。不是像網上說的那個拿去喂豬。
來自平頂山的一位客戶表示,實地看到的情況和網傳消息出入很大,有點小失望:
客戶:結果到這兒一看,這情況跟網上說的天地之別吧,就沒有那種情況,這就是說心里很不得勁,本來想幫果農辦點實事的,這一看現在梨都有訂單了,已經都訂出去了,跟網上說的是完全兩個樣。
趕來獻愛心的朋友被潑了冷水,發現當地的實際情況跟網上發布的消息完全不一樣。那么,關于南召黃梨滯銷的消息和照片到底是從哪來的呢?當地黃梨生產銷售的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
據南召縣留山鎮留山村支部書記孫天義講,發布消息者是村小學教師張某,他家種有四五畝晚秋黃梨,由于忙著教學,看到近日批發商不過來收購,擔心自己家和村民的果子賣不出去,就拍了部分村民“賣梨難”的照片在微信圈里傳。目前村里大約有20萬斤黃梨沒賣出去,而不是網上寫的200萬斤:
"現已經銷出去大部分,僅有存貨二三十萬斤。當地政府與農業合作社協調,正在與外商溝通,在幾天內銷售掉,不會讓農戶受到任何損失。"
記者多次試圖與這位張老師取得聯系,但一直沒有聯系上。另據媒體報道,南召縣宣傳部門也正在調查該消息的發布者。關于目前南召縣黃梨銷售的真實情況,南召縣晚秋黃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遠杰告訴記者,南召縣晚秋黃梨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今年的年產量在210萬斤左右,目前銷售價格一斤是1.3元,屬于訂單銷售。在當地政府和種植合作社的協調下,晚秋黃梨目前正在陸續外銷。
其實,關于這個網上農產品滯銷的虛假消息,“河南南召黃梨喂豬”并非是個案。去年有一位網友叫“健康使者李宇森”他根據一條網帖,發布過這樣一條消息說江蘇興化大量的山芋滯銷,這個微博發出了之后,記者調查,發現不論是當地的農村,還是農產品的經紀人都說當年的山芋產量很高,收購的價格比往年也要高,根本不存在滯銷的情況,又證明這是一條不實消息。此外有人可能有人還記得在網上出現過這樣一則“陜西山村蘋果滯銷”的網友求助信息,被證實也是虛假信息,公安等部門對此信息進行了刪除,有關媒體也對此事還作出了澄清。
看來這個農產品滯銷的不實消息,是屢屢傷害大家的愛心。那專家分析認為,部分虛假網帖可能是為了利用網友的愛心,抬高農產品價格,那些發布信息的人應該認真核對,不要夸大事實。無論發布這些不準確的農產品滯銷信息初衷是什么,在消費了廣大網友愛心的同時,也會擾亂當地農產品的正常銷售。河南省商業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作出了這樣的分析:
宋向清:農產品滯銷通過媒體曝光之后,很多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這個媒體,人人都可以發布相關消息。很多人利用了網友的這種善心,去搞這種惡意傳播,總體來講,我覺得這個自媒體時代,自媒體立法,加強自媒體的監管,是必須采取的一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