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警察丈夫張軍在執行重大安全保衛任務途中遭遇車禍,壯烈犧牲。彌留之際,他托同事給妻子張桂榮留下一句話:“好好守住這個家!”
為了照顧一雙兒女和三位老人,面臨下崗的她重新擇業。那年,張桂榮才35歲。她說,那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候。
兌現送別時的承諾,15年來,她秋織毛衣夏做鞋套、節假日當保潔工……一分錢一分錢地為家庭掙來生活費;她盡心盡力侍奉公婆,節衣縮食帶大一對兒女;她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向40多名困難群眾獻愛心……一點一滴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8日下午,由公安部和全國婦聯聯合舉行的全國公安機關好警嫂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揭曉儀式,張桂榮成功當選。
把愛凝結在“孝”中既當兒媳又當兒
張桂榮說:“丈夫是公公婆婆唯一的男孩,他走了,不能讓老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再苦再累也要替丈夫盡孝,為他們養老送終。”張軍因公犧牲后,首先擺在張桂榮面前的是:家里的3個老人怎么辦?
那時,公公婆婆都已年近70歲,一輩子務農。公公一年前因手術后感染,要靠藥物維持正常生活,遭受喪子之痛后更是臥床不起。張桂榮的父親早逝,母親隨她一起生活。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一年秋天,張桂榮下崗了,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巨大的打擊和生活的困難一度讓張桂榮陷入痛苦之中,但她最終選擇堅強面對。
她定時給公公買藥,坐60多公里的公交車把藥送到公婆家。2002年6月,公公病情嚴重,她立即把老人送到醫院治療。當時,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張桂榮沒有放棄,盡心盡力照顧老人。她白天在醫院照顧老人,晚上回家照顧孩子。一個月下來,累得瘦了好幾斤。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奇跡發生了,公公的身體竟一天天好了起來。
對待婆婆,她自己節儉,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但在婆婆身上,她花錢從不吝嗇,每年都為婆婆添置新衣。15年來,她沒和婆婆紅過一次臉。婆婆今年83歲,但精神矍鑠。每當提到張桂榮,老人總會樂呵呵地說:“能有這個好兒媳,真是三世修來的福氣!”
把愛凝結在“育”中既當娘又當爹
張桂榮說:“孩子失去了爹,但不能讓他們失去愛,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拉扯大,讓丈夫在九泉之下安息。”
張桂榮下崗后,組織上將她安排在巡特警大隊輔警崗位工作。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張桂榮在城區租了一間10多平方米的平房。那時,張桂榮每月收入只有500元。每次拿到工資,她都要把子女和老人的生活費單獨放在一邊。扣除房租后,張桂榮能用的錢所剩無幾。
為了增加收入,維持家庭生活,她下班后還會打些零工:有時幫人家織毛衣,有時幫人家做鞋套,節假日還要到別人家里做保潔。她省吃儉用,對自己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雖然自己過得苦,但她從不委屈孩子。每過一段時間,她就會買條魚、買些肉,給孩子補充營養;孩子需要購買學習教材,她二話不說掏錢購買。在她的精心培養下,女兒順利考上大學,現在在南京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兒子學習成績優秀,張桂榮希望他子承父業,讓他報考了江蘇警官學院。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江蘇警官學院錄取,在校期間年年獲得獎學金,如今在江都區公安局指揮中心工作。
把愛凝結在“善”中盡力向社會奉獻愛心
張桂榮說:“丈夫生前是鄉親們眼中樂于助人的好警察,我再苦再窮也要把他的精神發揚光大,讓大伙兒感受到警察的好。”
張軍因公犧牲后,組織和社會都給予張桂榮許多關心和幫助。這份情,張桂榮永遠記在心中。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張桂榮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表達愛心。汶川地震她捐款200元;隊員家中遭遇不幸,她送去100元……即使再困難,她每月也都拿出5元錢捐到大隊的愛心基金。15年來,她累計捐款捐物近萬元,向40多名困難群眾奉獻愛心。
在巡特警大隊的輔警中,張桂榮是老大姐,同事的衣服臟了,她幫助洗;紐扣掉了,她幫助縫;回隊遲了,她幫著熱飯……在鄰居眼中,張桂榮是個熱心的人。聽說哪家孩子沒有工作,她會幫著四處打聽;有鄰居家辦大事,她主動去做幫手;鄰居小孩無人照看,她主動幫著看護……社會給張桂榮以溫暖,張桂榮把愛凝結在“善”中,盡力向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