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在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駐地,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萬洲國際董事局主席、雙匯集團、雙匯發展董事長萬隆,就學習領會“《政府工作報告》精神,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接受了媒體的采訪。萬隆表示,加強供給側結構調整,創新管理、升級產品,肉類工業需打破冷鮮肉地方保護,讓社會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等內容。
新的發展理念和導向 滿足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
萬隆表示,肉、蛋、奶、菜、糧,這都是老百姓的剛性需求,而且肉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見吃肉和老百姓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雙匯是中國最大的企業,大企業有著更為重大的社會責任。
“過去我們吃肉難,甚至吃不上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有了很好的發展環境,經濟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好起來了。”萬隆說到,“現在,吃肉不是什么困難了。關鍵是要吃好肉,讓老百姓吃得更健康、更安全、更營養、更放心”。
為滿足大眾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2015年年底,鄭州雙匯美式工廠建成投產;近期,上海雙匯西式工廠也已建成投產。萬隆表示,今后,我們會更好利用企業規模的優勢、技術開發的優勢、國際化發展的優勢,增強國際競爭力,強化創新引領作用,不斷開發生產更多、更好的新產品,包括生鮮產品,改善和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作貢獻。
作為中國雙匯的締造者和領航人,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萬隆開創了中國肉類品牌,把一個資不抵債的小型肉聯廠發展成了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公司。2013年,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以7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創下了中美歷史上最大的并購案。
萬隆董事長表示,在好的國家政策引導下,十三五期間,公司將投身新一輪高水平的改革開放,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快速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堅持“創新轉型、開創未來”的經營指導思想,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各種優勢,整合全球資源,做大國際貿易,實現國內、國外兩個收入“超千億”,在創新轉型中,實現新的跨越,開創美好未來!
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讓社會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盡管雙匯曾經拿出71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豬肉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雙匯集團掌門人,但萬隆感嘆,“雙匯最大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強大的跨國公司,國內的地區封鎖、諸侯經濟、地方保護主義才是雙匯最大的對手。”
2000年,雙匯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引進了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的屠宰冷分割生產線,率先把冷鮮肉引進國內,打出了雙匯冷鮮肉的招牌,開創了中國肉類品牌。目前,雙匯在全國近20個省市建設了30多家現代化的屠宰和肉類加工基地,在31個省市建有300多個銷售辦事處,建立了現代化的冷藏物流系統,“全國除新疆、西藏外,內地其他地方都可以做到朝發夕至。”萬隆表示。
據介紹,比起傳統的熱鮮肉,冷鮮肉有很多優點,更健康更安全、更有營養、口感更好。在歐美發達國家,冷鮮肉占到市場份額的90%以上,幾乎沒有人吃熱鮮肉。而我們國內平均大概只有25%,上海、香港等發達地區可以達到70%、80%,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一般的鄉鎮,只有2%左右,此外,還有大量的冷鮮肉空白市場。可以說,國內冷鮮肉市場潛力巨大。
2016年1月11日,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深圳市加強肉類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提出將開展全市農貿市場豬肉銷售攤檔升級改造,督促經營者安裝冷肉類冷藏設備,到2017年3月底,實現全市豬肉冷鏈銷售。此外,《方案》還提到要加大肉類銷售點檢測力度,建立完善科學高效的肉類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升深圳肉類質量安全水平。
雙匯介紹,深圳市的這種做法在全國開了一個好頭,這也預示著冷鮮肉在全國的市場銷售將迎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老百姓的健康又多了一層保障。但在很多地方,雙匯卻不斷遭遇“地方保護”的尷尬。雙匯冷鮮肉進入當地市場后,由于品質好,價格公道,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有的地方,經營傳統熱鮮肉的個體商販利益受到影響,結成團伙,圍攻、打砸雙匯經銷商的門店;有的地方,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為維護當地屠宰廠的利益,違規出臺“土政策”,不給雙匯經銷商辦理證件,強行關門關店。
最后,萬隆代表特別強調,“地方保護主義是阻礙和干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障礙,有效地打擊和清除地方保護主義是深化改革,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合格產品的全國大流通,抓好食品安全,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全社會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